苗玉珍
摘 要:梁启超先生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因此,《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知态度,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道德情感;情感体验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
一、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培养道德情感
所谓道德情感,就是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情感体验,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它们的道德情感是直接的,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使之进入情境化教学,从而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优秀的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会充分利用教材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情感和教材与学生的情感相联系,教师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之产生情感共鸣,激发道德情感,深化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在培养良好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情感体验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让学生通过对具体行为的判断,加以讨论,激发情感,坚定信念。在现实的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美好的意境带领大家走进情感世界,从内心产生情感体验。因此,适宜的教学情境是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在六年级《不可丢掉的传家宝》一课中,教师教育学生要从不同角度认识勤俭节约的丰富含义,我便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节约与浪费的现象,让学生从中判断哪些是节俭的行为,哪些是浪费的行为,并展开讨论:节俭行为有什么好处?浪费行为有什么坏处?自己平时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以后应该怎样做?怎样看待对丢了东西不愿认领和吃剩的饭菜打包等现象?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没面子、丢脸,有的认为是小气。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对节俭与浪费有正确的认识,从认识到情感到行动,实现道德情感的自身价值。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社会现象让他们知道浪费是有悖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在任何情况下节俭都是光荣的,不要担心别人的议论,要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你周围的人。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必须在他们形成正确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激发与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变行为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把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这样才能取得品德教育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永春实验校小学部)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