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芬
【摘要】 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展开论述,并谈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 小学 学生 朗读 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59-01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简陋,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语文教师只能手捧一本书,拿一支粉笔在一个小黑板上教学。这种缺乏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难于为小学生传达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因而,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缺乏感情,音调不准,语速把握不恰当。
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在平时的讲读课上,大部分教师在给学生分析完课文内容后,都会要求学生试着用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而学生对课文内容并未完全吃透,不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只能胡乱朗读一番。而“正确、流利、有感情”作为朗读的三大基本要求,大部分老师只会偏重抓最后一个,只要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算教学达标。这种教学观念要转变,合格的朗读应该是在朗读过程中,能“正确”读准生词生字的发音并掌握;能够在朗读中学会断词断句,把文段读“流利”,不漏字,不添字;最后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引导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雷姆特。” 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体验不深,对文段的理解与教师存在很多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要有效、适当地对课文进行分析、描述、讲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在学生易疏忽的地方加以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认识、体会更丰满,深入。
1. 从人物的身份、地位入手,切身体验人物感受。《扁鹊治病》文段: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你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该文段的重点是如何读好人物的对话,而文段中的对话没有提示语,该如何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特点和个中的味道?
师:扁鹊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来说说。
生:扁鹊是一位名医,有学识。
生:面对蔡桓公是恭敬有礼,不卑不吭。
师:这时,他说话时会怎样?
生:小心谨慎,不紧不慢,怕得罪、冒犯蔡桓公。
(请两位学生示范读,并作对比、评价,再请全班同学齐读。)
师:而蔡桓公对名医的话不但没有引起注意,还加于嘲笑。那么,他说话时会怎样?
生:语言比较随意,有点看穿对方意图的意味。
生: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
经过这么一指点,学生就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从而知道该用什么语调、语速来朗读相应的文段。
2. 分析语言文字中包涵的生活常识并加以理解。《燕子专列》文段: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笔者学校有位语文教师要上校级公开课,要求对该文段进行朗读指导。在公开课上,学生热情高涨,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读起文段来,朗朗上口,响亮有力。
师(不紧不慢):听你们的朗读,我觉得燕子如上赛场般兴奋。燕子们又饿又累,濒临死亡了,这时燕子发出的声音会……
生:缓慢、有气无力!
师:小燕子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现在,他们遇到灭顶之灾,我们人类会怎样做?
生:会同情他们,可怜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
师:那我们就该用缓慢的语速,用同情、关切的语调来朗读。
经教师一点拨,学生把对燕子的关切之情读出来了。
3.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小抄写员》中有关人物的心理描写、对话的句子很多,该如何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课前,笔者要求学生浏览并默读课文,把有关人物心理描写和对话的句子找出来,并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课堂教学时,笔者用富有煽情的语言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和人物对话间的情感,指导学生如何读好“爸爸”和“叙利奥”间的对话,把他们父子间的对话,把他们父子间复杂的感情读出来。
师:“如果你是叙利奥,你是说真相还是继续隐瞒?”
生:我会选择说出真相。因为这时的叙利奥又累又难过,爸爸已经忽略他了。我最受不了这个。
生:我会选择继续隐瞒。因为叙利奥已经习惯到点儿了就会醒来。既然醒了,那就索性抄写下去,也好帮家里多赚点钱。……
同学们讨论激烈,都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了。学生们已经沉浸在父子情深的画面里。朗读起来自然流畅而有感情。
三、适当传授朗读技巧
很多人认为,朗读只要注重感情就好,不需要过多的技巧。笔者认为,在朗读中也要注重技巧。有人把小学课文的语调分为:平实类、轻柔类、悲伤类、欢快类,把语速分为:慢、稍快、快,语气分为:柔和、加重。一般说明性文章、段落,属平实类,用新闻播音般的语速;描写类的文章,多属轻柔、欢快类,适当时得加重语气。有的教师误以为大声就是加重语气,把重音过分突出,显得很突兀,破坏了朗读的美感。
每位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不同,如何指导学生都能掌握朗读技巧,把不同课文的不同语调、语速、情调都读好、读准,考验着每一位教师。“有麝自然香”,只要我们教师多训练个人的朗读能力,并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在指导朗读的路上将会越走越宽广。
[ 参 考 文 献 ]
[1] 《小学语文教学》.2008,2009(1-12).
[2] 《小学教学参考》人教版 (第五册、第十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