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党与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

2014-04-29 00:44杨绪强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政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绪强

摘 要:政党是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力量。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一般性逻辑。政党在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客观性与建构性的关系、包容性和排他性的关系。我国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体现出世界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般性逻辑,但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质。当前,进一步深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向社会实践,增进认同,还需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作用,以身作则,努力践行,积极引导。

关键词:政党;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4.01.012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4)01-0053-06

国家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国家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价值支撑,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观念[1]。任何国家都必须要有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得以长期稳定发展。在现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政党作为联结政府和社会的重要桥梁,对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起着极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一、政党是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政党是现代社会各利益团体、阶层和社会群体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

现代国家的政党作为一种代表机构和表达工具,其主要行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功能和表达功能。随着政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现代政党的表达功能或者说“传达声音”的功能显得更为突出。著名政治思想家乔万尼·萨托利就更倾向于强调政党是一种表达工具,即政党是上传民意的传送带[2]。政党的以上两大特殊功能,使得政党在联结政府和社会的互动过程中,成为了现代社会各利益团体、阶层和社会群体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政党能够通过政党行为培育和塑造公众价值观。政党理性行为中流淌着价值观念的力量。政党的纲领是自身所代表的各利益团体、阶层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政党行为就是在既定的政党体制下,围绕既定纲领和政策,把所代表的民众的声音真实、理性和生动地表达出来以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的行为。这种认同与支持表面看是民众对政党所主张的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支持,其实质是民众对政党所主张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所以,政党通过在既定的政党体制下培育了所代表群体的价值观,也对其他民众的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启蒙和教育作用。例如,美国在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了新宪法,当时美国各州对新宪法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出现了两个资产阶级政党,其中一个就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代表拥护新宪法的民众。联邦党人为了争取新宪法通过,在纽约报刊上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联邦制的优越性,最终使联邦制为民众所接受。联邦党人通过对联邦制的宣传行为,进一步培育了美国民众自《五月花号公约》签订以来形成的以契约、法制、民主、自由等为主要内容的美国精神。

(二)主流政党是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引领者和重要参与者

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主流政党一般都能够引领多元社会价值观念,成为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引领者和重要参与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会引起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政党的价值主张通过在党际之间、党群之间的互动中与各种社会价值观念相互吸收、互相融合,产生国家和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够达成共识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并通过政党行为和政策等一系列举措,对这一主导价值观念进行巩固和确认,形成了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价值观念局面,最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引领多元社会价值观念的政党一定成为主流政党,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例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针对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宗教的新兴国家,面临西方文化巨大冲击,大力弘扬儒家价值观,提倡“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十分注重其国民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并获得广泛支持[3]。中华民族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历经170多年,在经济社会基础不断变迁中,经过无数的仁人志士和政党的努力,在中华文化的土壤滋养下,逐渐重塑中国核心价值观。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让民主和共和深入人心,其后,中国社会思潮涌动,政党林立,1913年年底,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4],在历史潮流的选择中,我国经历了多党制、一党制,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究其原因,其关键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能够引领社会价值观念,进而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

二、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在逻辑

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旨在维持政党、政府、社会三者之间意识形态和谐,体现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一般性逻辑。

(一)根本目的:获取或巩固政治合法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精炼地道出了取得或巩固政治合法性对于现代政党的重要意义。“民心”既存在于政党内部,还存在于政党外部。据此,政党追逐的合法性包括党内合法性和党外合法性。民意的反对是合法性最大和最直接的敌人[5]。“民心”的温度是需要现代政党在政治实践中去感知的。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民众理解政治合法性提供思维话语系统。要抓住民心,政党就需要有像国家核心价值观一样作用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讲到,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国家核心价值观属于特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必定随着经济社会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不断丰富更新。任何一个政党的出现和存在,都说明某种意识形态获得了一批人的认同,这批人准备将这种意识形态所含的价值付诸实践[6]206。所以,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其根本目的在于以此行动为支点,凝聚民众精神力量,增进民众对政党的纲领、政策理念的认同,不断获得合法性。可以说,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是完全围绕着政治合法性而展开的。

(二)基本途径:持续不断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整合

政党若要长期执政,其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没有停止点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事实上,不同社会成员在价值观上往往不一致,但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和认可了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从而使社会成员凝聚为一个统一的社会整体[6]215。因此,持续不断地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整合是政党传播影响和改造思维的工具,也是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途径。国家核心价值观有一个稳定的“外框架”,还有一个可变而丰富的“肌体”。外框架由国家的文化特质、社会性质、国民性格等因素决定,这使得价值观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接受性;可变的“肌体”则更多地赋予了价值观时代性和实践性。国家核心价值观的这种“两分”的结构方式,为政党在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提供了完成党内统一思想认识的回旋时间和空间。例如,在1994年布莱尔接任英国工党领袖后,就在1995年通过修改工党党章,在工党内部不断凝聚改革共识,落实工党政策,使工党摆脱“左倾”意识形态束缚。在1996年7月4日,工党发表了题为“新工党,英国新生活”的政策声明,高举改革大旗,以“第三条道路”为政治口号,获得选民支持,重新执政。这正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唐海军同志在2005年撰写《国外主流政党的七个执政特点》一文中总结指出西方主流政党能够长期执政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政党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能力,总能够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根据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提出一些凝聚党心、振奋民心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主张[7]。

(三)根本保证:不断加强政党自身建设

思想建设是政党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政党可以没有严密的组织,但是几乎所有的政党都有使其成为一个政党的核心思想主张,并试图让党员理解这一思想,这就是在思想上建党的开始。打铁还需自身硬,适时发展政党的理论纲领,使之更加符合国情民意,是国外政党自身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8]。一个充满活力的政党组织在精神上是用富有生命力的意识形态支撑起来的,充满了把个体的人整合为社会的精神力量。正如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的这是一种能够被称为“集体良心”或“集体意识”的统一社会的一般公民的共同信仰和情操[6]215。政党要能够在政府和社会之间起到重要的价值观念调和作用,那么大前提是政党的意识形态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果哪一个执政党放松了思想上建党,或者忽视了社会价值观念对政党思想主张的影响,空谈在思想上建党,都会对国家核心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苏联解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共思想理论脱离实际,固守僵化,逐渐丧失了对社会价值的整合能力,最后“和平演变”,改变了国家的性质。所以,政党通过思想建设建构有吸引力的意识形态,从而实现对社会多元价值的整合,是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保证。

三、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应注意的两组关系

政党不但要密切注意党内意识形态和党外各社会主体价值观念的变迁,而且还要注意这两者之间互动整合程度。意识形态是政党对社会实施领导和控制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9]。政党推动国家价值观建设如果做得好,政党生命力将得到持续增强,反之,其合法性就会弱化。

(一)注意把握好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客观性与建构性的关系

一般来说,政党有效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应该体现一个国家的民众在社会实践中对“美好生活”的评价标准的变化。这是与国家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并且是由这种实践决定了的,具有客观性。同时,现代政党作为具有理性自觉的政治组织,在参与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往往也会依靠自身的能力,去主动引导和塑造公众价值观念,体现为建构性。政党对客观性的把握程度主要影响政党对社会价值的认识感知能力,政党对建构性的认识程度主要影响政党对社会价值的培育整合能力。客观性与建构性辩证统一于政党对社会多元价值的整合中,二者主要受国家制度、社会思潮、政党自身意识形态三大因素影响。

首先,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与国家制度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国家核心价值观通过凝聚社会共识规范民众的行为,但是这种共识的形成来源于对国家的认同,归根到底来源于对国家制度和国家精神的认同。因此,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成功不是直接对民众提出要求,而是根据特定的国家制度路径发展规律,通过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制度精神以获得国民的认同,并使之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10]。在这种意义上讲,资本主义政党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精神层面的辩护,共产主义政党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意在对共产主义制度提供精神支撑。

其次,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要考虑到整个社会思潮状态的影响。价值观是形成思想的渊源,思想有方向地流动形成思潮,不同社会思潮在人类历史实践的浪潮中相互激荡,最终汇聚起推动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相对成熟的社会思潮往往是社会某主体针对社会现实问题而形成的“治理方略”,是政党联结政府和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对于社会思潮,政党在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总体来说,宜疏不宜堵。要从整体上考虑和尊重各种思潮产生的大条理、小条理及其发展路径,及时占领道德和法律制高点,积极主动对其进行引导。

再次,要受到政党自身意识形态发展规律的制约。每一个政党都有自身的主张和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有着价值观性质的思维系统,具有稳定性和承续性,不能随意改变,是一类政党区分另一类政党的重要标志。所以,可以把现代政党按照政党主张和意识形态划分为8类,即“保守主义政党,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共产主义政党,民族、民主主义政党,宗教主义政党,生态主义政党,极端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民主政党”[11]。当前世界各类政党在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既要固守自身意识形态根本的内容,又要随着社会发展作出改变。比如,2007年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政策偏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碎片化”、“分散化”。在这种情况下,2010年英国大选出现了36年来首个“无多数议会”,工党、保守党、自民党没有一个党赢得下议院650个席位中的大多数席位。最后“右翼”保守党和在意识形态光谱中“居中”的自民党联合组阁。英国的这次政党选举结果很大程度不仅反映了政党意识形态的竞争,更深层次反映了政党在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受自身意识形态的制约程度。

(二)注意把握好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包容性和排他性的关系

政党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其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向来具有包容性。但是,政党是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集团,有着自身的价值诉求,现代政党以自身特有的功能方式参与解决多元社会价值冲突问题,首先是为自身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服务的,这决定了政党天生又具有意识形态的排他性。包容性和排他性是在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的一对必须注意的矛盾关系。

政党以积极的姿态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可以帮助政党解决让自身的意识形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个常态性难题。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政党的做法是在保持自身基本意识形态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力求适应变化的实际,从新的角度对原有意识形态作出新的解释或调整,即扩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12]。包容性为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打开了一扇与社会各主体进行思想沟通的大门,起到了积极的沟通整合作用。这也是导致目前一些政党意识形态趋同,或者政党之间意识形态分辨度降低,政党热衷走“中间路线”等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包容性也不是无原则的、无底线的。各政党的运行永远都是由它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来推动的[13]。在特殊情况下,政党可能也会采取措施排斥其他政党或者团体的活动,表现出倔强的排他性。正如英国著名政治学家艾伦·韦尔在论述政党意识形态与自由民主政体之间关系的时候,提到“一些自由民主政体禁止某些政党存在”和“存在压制某些意识形态发展方面,其他类型政体的态度彼此间有着很大不同”是“那种条理清晰的政党意识形态更有可能发展起来,也更有可能赢得潜在的支持者的赞同”的政党的两个限定性条件,比如,1956年以来,西德即禁止共产党存在[16]。因此,政党在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包容性的吸引力和排他性的排斥力形成的矛盾关系之间,根据政党政治运行的需要,极力地寻找着平衡。

四、充分发挥我国政党主体作用,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

在近代以来,我国的政党一直在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我国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体现出一般政党所具有的内在逻辑,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从成长到成熟转变的开始,进一步深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向社会实践,增进认同,还需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身作则、努力践行、积极引导。

(一)党际之间同心同德,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党际之间同心同德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所在,最根本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八个民主党派之间做到了长期坚持和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能够在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集思广益,凝聚思想共识。邓小平同志曾讲到“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16]。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然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也定会给各类经济社会主体带来思想观念上的阶段性模糊状态。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担负着重要历史使命,要围绕《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署要求,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加强对社会思想观念的感知能力和社会思潮动态的掌握能力,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引导,切实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17],努力让国家和人民在精神生活上“富裕”起来。

(二)把准方向,积极创新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式方法

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对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作了要求,反映出了我国当前不同领域社会主体的价值追求,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和可行性。所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交融交锋态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把握好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包容性和排他性的关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夯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国政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经过了一个比较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政党在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精心提炼、建构和培育出来的,它植根于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价值观只有与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产生集体行动的力量。所以,当前我国政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坚定地推向实践,坚持知行合一,把眼睛紧盯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实践,紧盯住社会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利益层面的矛盾和精神层面的冲突,并积极创新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方式方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主流媒体宣传、互联网宣传、传统节日宣传等形式,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委和政府各项工作当中,营造人人参与氛围,让广大群众在细节中去体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如广西开展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万名机关干部驻村与村民一起清洁家园、田园和水源,共谋发展之道,畅通了与人民群众近距离沟通的渠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增人气,落地生根发芽创造有利的平台。

(三)强基固本,不断加强政党自身思想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18]。政党过硬的思想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探索转向执政党过程中,意识形态是其中最为稳定、迄今最少变化的内容[19]。保持意识形态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关键在于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认识和阐释社会实践。为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我国政党自身思想建设,也是政党自身发展的需要。据统计,截至2011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 260.2万人,民主党派成员总量达84万人,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已经基本涵盖目前我国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20]。这是我国政党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重要组织优势所在。所以,当前我国要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应在各政党内部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持续推动自身思想建设。例如可以发挥我国政党各级组织的作用,让党员通过学习培训,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努力在自身具体工作中去感悟和践行。各民主党派可以通过结合自身特色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深入开展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同心”品牌建设等形式,在“学”中领悟核心价值观,在“行”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现代政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它需要政党发挥自身功能作用,因时因地因势作出正确的引导,保证国家意识形态的承续性。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合作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通力合作,以积极自信的态度吸取世界政党推动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般性规律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正以更奋发有为的姿态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建构好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周光琴.多元价值主体视域下国家核心价值观建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16.

[2](意)乔万尼·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明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7—58.

[3]吕元礼.新加坡为什么能:下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64—98.

[4]陈岩武.万水朝东:中国政党制度全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8.

[5]王海洲.合法性争夺: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05.

[6]王邦佐,等.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社会整合实例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唐海军.国外主流政党的七个执政特点[J].北京支部生活,2005(2):19—20.

[8]施雪华.冷战后国外政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学术界,2013(2):6.

[9]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3.

[10]侯惠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如何取得共识?[J].红旗文稿,2012(8):9—13.

[11]袁廷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9.

[12]王长江,姜跃.世界政党比较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386.

[13]李金河.当代世界政党制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5.

[14](英)爱伦·韦尔.政党与政党制度[M].谢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7.

[1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1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1—342.

[17]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18]刘云山: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EB/OL].(2014-01-05)[2014-01-05].http://www.qstheory.cn/yw/201401/t20140105_309351.htm.

[19]王长江.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J].中国治理评论,2012(1):52.

[20]中共党员总数:8260.2万[EB/OL].(2012-07-01)[2014-01-05].http://www.people.com.cn/h/2012/0701/c25408-2181170380.html.

责任编辑:顾榕昌

猜你喜欢
政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立宪主义与政党——以法国为例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公民社会与政党共建的探索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