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在“相似三角形”教学中的尝试

2014-04-29 13:50蒋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4期
关键词:基本图形相似三角形分层教学

蒋剑

【摘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个体差异,为了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收获,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在同一问题中挖掘不同难度的问题尝试分层教学,在同一类基本图形下不同变式图形的分层教学尝试,同一问题背景下改动条件进行分层教学的尝试.

【关键词】 分层教学;相似;基本图形

“图形的相似”是八年级下学生学习的章节. 这一章的内容比前面的几何内容不管是在思维广度还是思维深度,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是全等的“一般化”,对两图形的约束条件从等角等边到等角、边成比例. 从完全一样的两个图形到形状一样的两个图形,单单从图形上就更难辨析出来.所以学生在学这一章节的时候,往往觉得有些吃力. 中等学生觉得题目千变万化,有些头绪不清;基础薄弱的学生就觉得无从下手,痛苦万分;而优等生又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有点“吃不饱”的感觉.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让各类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的时候都有所收获,我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因为受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完全针对一类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所以我就想到,只有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做文章,进行调整.于是,我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1. 在同一问题中挖掘不同难度的问题尝试分层教学

这是教材安排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之后,用于巩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典型例题.我们可以从较为复杂的图形背景中找出△AHG∽△ABC,证出结论.

本题中由正方形条件可以马上得到平行,而平行是构成相似三角形的最基本图形.如果再给出图中一些线段的长度,就可以把这个三角形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求出来,而这也是一个很基本的题型.

问题1:如图3,在△ABC中,∠BAC = 90°,正方形DEFG的四个顶点在△ABC的边上,连接AG,AF分别交DE于M,N两点.

分层问题1:若AB = AC = 1,直接写出MN的长.

这个问题可以让中下的学生思考.对引例中的三角形加强了条件,由原来的一般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本题,要去证明△DBG和△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G,GF,FC三条线段等长,再利用引例中的结论可求出MN的长度.

分层问题2:求证MN2 = DM·EN.

这个分层问题由中上的学生思考回答.题中,还是在△BDG,△EFC这两个三角形上做文章,不过是要证明它们相似,得到BG,DG,EF,FC这四条线段的一个等积关系,再利用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和引例中的结论,等量代换即可得证.

在一个大题的背景下,通过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既避免问题太难让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保证了部分优等生向思维深度发展.而且这两个问题本身也有一些联系,可以让全班学生在听了这两个分层小题的讲解后都有些许收获,说不定会让部分中等学生得到一些启发,得到灵感.

2. 在同一类基本图形下不同变式图形的分层教学尝试

原例2:如图4,点B,P,C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P = ∠APD = ∠C = 90°,我们可以得到结论:△ABP∽△PCD.

我们不妨把具备这种条件的图形叫作“一线三等角”型基本图形.本题把其中的三等角特殊化,让它们都为直角,难度降低,学生容易思考,可以利用余角定理证相似,便很容易得到结论.

分层问题1:如图5,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BC边上一点,∠EDF = 60°.求证:△BDE∽△CFD.

这个分层问题由中下学生思考回答.把原例中的3个直角变换为3个60°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180°的性质,得到∠BED = ∠C,进而可证出相似.这个问题和原例相比,虽然图形形状略有不同,但同样具备一线三等角的条件,而且给出的是具體的度数,让中下的学生比较容易下手.

分层问题2:如图6,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D < BC,且AD = 5,AB = CD = 2,P为AD上一点,满足∠BPC = ∠A. ①求证:△ABP ∽ △DPC;②求AP的长.

这个分层问题可以由中上等学生思考回答.这个问题就没有给出具体的度数,只是给出三个角相等的关系,但只要抓住本质,利用等式基本性质即可得到另一组相等的角.

通过这几个例题的讲解,其实不管这三个等角的具体的度数也好,还是锐角、直角或者钝角也好,都能构造出一对相似三角形.只要抓住“一线三等角”这类基本图形的本质和特点,就能在更为复杂的图形中找到其中的相似,快速解题.下面再给出两张图形(图7,图8),都是与一边的延长线有交点,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对“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的识别.

3. 同一问题背景下改动条件进行分层教学的尝试

原例3:如图9,△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横坐标是

原题是位似在坐标系下的一个应用,因为位似中心并不在坐标系原点,所以对学生来讲还是有些困难.这个原题可以给中上等的学生思考回答.

为了让中下等学生也能感受一下位似在坐标系中的应用,我就把题目中的一个条件改了,就让点C成为坐标系的原点,其他条件不动(图10),学生也更容易入手解这个题目,很容易想到通过过点B,B′向x轴作垂线来解决.而一部分中上等的学生可能一开始也没什么思路,通过改动题的讲解,也容易打开思路,让这个改动题成了一个“脚手架”,帮助一部分学生攀登更高处.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更广泛的、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有收获,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正公平,又体现了对每名学生负责,让他们在美好的青春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终身学习打好坚实基础,这也是我们教师能量和作用的最大化释放,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体现.但是同时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诉求,也要对原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加工.但是不管如何辛苦,为了能更好地响应《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让人人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做这些尝试是完全有必要的,中间过程一定会有失败和挫折,但在不断地改进下,肯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基本图形相似三角形分层教学
太高了?构造“相似三角形”测高度
几何画板在相似三角形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及思考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利用基本图形解决圆的几个问题
相机闪光灯在照片中的投影特点及其在图像检验中应用的研究
例析高中物理中的平衡类问题
立足基础使基本图形模块化 拓宽思维提高学生应考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