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题后反思习惯探究

2014-04-29 06:32林天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6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数学教学

林天足

【摘要】 本文主要就题后反思我思考什么,从围绕容易出错之处展开反思,围绕查找缺漏展开反思,围绕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展开反思,围绕能否对原题加以变换、引申展开反思四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

【关键词】 数学教学;题后反思;习惯培养;反思途径

不少学生感叹:课堂上的学习,经常是“一听就会,一做就错”,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同学只追求解题的结果,没有从整体上思考问题的习惯,常常“见木不见林”,学习和解题时“只顾低头拉车,未能抬头看路”. 解题后如果没有进行深刻思考,那么学生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能力就停留在该题表层,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下面就我指导学生题后反思的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题后反思我思考什么

简单地说,主要反思:第一,这道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了什么解题技巧,有什么规律可循?第二,这道题为什么一开始不会做,是哪里挡住了你,现在为什么会做了,又是哪里想通了?第三,这道题是否还有其他的考查方式,还可以从哪些方法或思路上来命题?第四,同一类题,同几个知识点的组合是否还有别的呈现方式,还可以设置什么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角度来设置?

二、题后反思的途径

1. 围绕容易出错之处展开反思,确保解题的正确性

解数学题,有时由于审题不清,概念不明,忽视条件,考虑不周或计算出错,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如果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则往往能从此“错”切入,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

如例题: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 - 2)x2 + 3x + m2 - 4 = 0有一个解是0,求m的值.

分析:如果没有检验,很多学生会忽略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中要求二次项的系数不能为0这一条件,从而得出m = ±2的错误答案.

2. 围绕查找缺漏展开反思,确保解题的合理性

解数学题,不能保证一次性正确和完善. 有些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是赶任务,解完题目万事大吉,头也不回,扬长而去,由此产生大量谬误,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克制.

例1 关于x的方程(m - 2)x2 - (2m - 1)x + m = 0,当m为何值时,方程有实根?

分析 这个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中要求二次项的系数不能为0,所以应该分成m = 2和m ≠ 2两种情况来讨论.

例2 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 = 1的解为正数,那么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 很多学生解答的结果是a > 1,可是当a = 2时,显然x = 1是方程的增根,出现这种失误当然是没有考虑到分式、分式方程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一点.

3. 围绕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展开反思,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数学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 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 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应该进一步反思,开拓思路,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 善于做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做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3 已知实数m,n满足 + |3n - 2| = 0,求实数m,n的值.

分析 注意运用非负数的性质解题,如:|a| + b2 + = 0,则a = b = c = 0. 由此先求得m,n的值,使本题得解.

再看看如下常见的习题:

(1)若|x - y - 3|与 互为相反数,则x + y = .

(2)已知 + b2 + 2b + 1 = 0,求a2014 + b2013 的值. (3)若a,b,c为三角形三边,且a2 + b2 + c2 = ab + bc + ac,求证:此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虽然上述各题形式多样,但其本质相同,都属于应用“非负数性质解题”. 通过这样的小结与思考,对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找出解答同类题目的方法,久而久之便能形成技巧,解题的效率也会提高.

4. 围绕能否对原题加以变换、引申展开反思,使重要的数学知识点条理化

做完一道题后改变原题的知识元素,围绕某一问题进行变换、引申、拓展,可以使学生不为完成任务而做题,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向发生改变,把注意力放在灵活运用知识以及锻炼思维方法上,从而抑制“题海”战术,培养“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思维变通能力.

例4 (原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

此例题经常有如下几种变式: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这就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 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者的图像. (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 < y < 2x的理解运用,是完成此问的关键)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换、引申和拓展,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题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 “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 ”确实,解完一道题后,并非大功告成,还应进行思考,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数学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