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2014-04-29 00:44董俊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习方式教学创新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如何扮演,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探讨语文教学内容——重人文性,更应重工具性;语文教师工作——重课堂,更应重课外;语文教学方法——重学习方式,更应重语文学习。新课标的实施,更重要的在于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埋头苦干的精神,更需要的是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性思考、辩证地认识。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育;教学创新;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38

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师的角色如何扮演,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笔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实施新课标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由讲堂变成了学堂,由“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了,教师由权威者变成了参与者,由教师主体变成了学生主体;课堂由一潭死水变成了源头活水。但语文教学的任务仅仅是让学生活跃起来吗?

笔者现将从教十几年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说出来,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语文教学内容——重人文性,更应重工具性

在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致使课堂毫无生气。新课改后的教学,放大了语文的人文性,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课堂是活跃了,但课堂生成的答案却五花八门,致使学生头脑更加迷茫。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交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在这一方面我们也有所尝试——实施学案教学,但结果很不理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习题课,和数学课没什么两样,学生也只知道抄答案,课堂又恢复了原来的死气沉沉。后来,我们没有再使用现成的学案,开始集思广益编写适合自己的学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有选择地组织课堂,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完成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灵活而富有多样性。而且通过活动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再加以适时点拨。这样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了,课堂上不仅可以听到朗朗读书声,看到对语言文字的指手画脚,揣摩品味的画面,还可以欣赏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独到分析。语文课程的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在活动中无形中被掌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在活动中加强了。比如,在教《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我们通过朗读评比的方式来测验学生对人物说话语气的理解,从而很容易就把握了人物形象,语法知识也可以在学生朗读之时加以点拨指导。这样,不仅顾及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也顾及到了语文的人文性;还可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探讨中学习,在思考中进步。通过工具性的练习,达到语文人文性的目的。笔者认为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的。

二、语文教师工作——重课堂,更应重课外

新课改的旗帜已经高高地飘扬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阵地上了,一线高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地攻坚新堡垒,为社会培养、造就更多会思维、能创新的开放型人才。在课堂上,要更多地注意渗透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物质资源;注重吸收科学、系统的教学思维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自觉与自主,广泛合作与交流,以便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贴近时代奠定很好的基础。但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革新与闯荡中,也有许多教师像笔者一样感到了无所适从甚至力不从心。究其根源,在于能力结构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的探究、实践与创新过程当中,要想自如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具备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力。总之,不论是学案的编写,还是课堂的组织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工作看起来在课堂,其实更多地在课外。一堂好的语文课,反映出来的不仅有学生热情洋溢的学习氛围,还有教师各种能力的再现。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素质必须首先提高。

三、语文教学方法——重学习方式,更应重语文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学习方式关注的热情日益升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成为教师们的上课的法宝,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潜智潜能得到了发挥,语文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有时我们却使语文课更远离了语文味。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引导学生从他杀、自杀、意外死亡的角度来探究祥林嫂的死因,最后得出祥林嫂是他杀。我们不否定这位教师的课改意识,也不怀疑他对于引导学生探究意识的设计,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这样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那么语文课堂也就成了训练刑侦能力的场所,语文味也就荡然无存了。的确,学习方式的变革才能促使教育进步,才能提升学生的基础学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各个学科有各自的特点,如果我们为改变学习方式而忽视了语文学习本身,那么就本末倒置了。

其实,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许多问题。许多新方法、新方式有其名无其实,有些只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而已。比如有些教师把对话教学等同于问答教学,两三个问题一问一答便是对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探究教学。还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合拼”学习,三五张桌子课堂上简单拼凑就是合作,没有真正形成所谓的课内与课外合作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知识经验以及个体方面的差异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在安排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时,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发挥;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事先要有所预设,努力去引导,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

总之,新课标实施到现在取得了许多可喜的(下转第42页)(上接第38页)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这除了与新课标实施时间太短、教育体制还不完善有关外,更重要的在于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太“新”了,跨度太大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们语文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埋头苦干的精神,更需要的是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性思考。只有冷静地反思得与失,辩证地认识利与弊,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出目前教学太“新”的尴尬,迎来语文教学真正的春天。

作者简介:董俊丽(1978-),女,汉,任教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从事语文教育及德育研究。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 030900)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学习方式教学创新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