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运
【摘要】作者从四个方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气氛 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51-02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内核,是经济发展与腾飞的原动力,是新世纪及至将来科技竟争的核心,更是现代文明对现代人提出的新要求。
然而,创新并非生之俱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现代教育的途径来培养和获得,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最佳的教学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废除“注入式”及“满堂灌”,推进整个课堂教学,由“教”向“学”,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以学生自己活动,自己探索的基础上,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高最大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训练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自己从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学生能及大地发挥创新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地与教师配合,积极思考问题,促使他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兴奋思维中掌握知识,由于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发展,达到了对知识的渴求如饥似渴的程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达到了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 倾向,它表现在一个人力求接触,研究和认识各种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当学生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时,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成绩的关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時机。例如,讲到全等三角形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两个全等三角,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分析、思考、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深厚,创新思维活跃,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掌握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获得 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又可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始终保持兴趣的最佳的状态,把兴趣引向数学知识。
例如:从 ⊙O 外一点P引圆的切线,切点为C,直线OP与⊙O交于A、B两点,作∠CPA的平分线分别交CA、CB于点D、E ,求DE:CD。解此题的关键是否能看出ΔC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我采取了让学生多画几个准确图形,从圆形的变化中发现不变的关系,并告诉学生发现了这个内在联系就能设法解出这个问题。学生掌握探讨问题的办法,就产生了试一试的愿望。当他们看出ΔCED是等腰三角形的时候,成功的希望增加了,兴趣地随之增强了。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信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民主是一座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自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谐的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气氛更能启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丰富想像。想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适宜和优化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挥,学习气氛轻松,学生心情愉快,大脑的想像力就能充分的发挥好,想像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实验证明超常的记忆力,最佳思维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往往是在和谐的气氛中和心情舒畅的状态下产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处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讨论,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创新性的见解往往就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之中产生了,学生讨论热情之时,往往正是发散思维最活跃之际。
四、鼓励学生质疑善问,打开创新之门
科学创造,贵在质疑,质疑是创新的开始。质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
古人云:“学而起思,思而起疑”。遇疑求解是人的渴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意见,敢于怀疑已形成的定论的东西,敢于追求真理。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产生创造新的火花。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但现行的教育往往是教师凭借教学经验提问导惑,让学生答问解惑,有的教师甚至一改“满堂灌”为“满堂问”,根本没有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如此被动地学习,哪来创新的欲望和机会?为此我们必须把提问权交给学生。备课时,尽可能把学生会提出的问题备进去,还应给提出问题给予足够的时间。
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无疑”到“有疑”的转化过程中得以提高的。在这两个过程循环往复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因素,在学生的脑海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所以说质疑善题是打开创新之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再一次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连续而艰巨的工作,但是我们坚信,只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就一定能使创新教育不断走向深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