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研究

2014-04-29 00:44:03何红华何云剑
成才之路 2014年30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职业教育

何红华 何云剑

摘 要:工学结合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教育部门与产业界或院校与企业相结合。实施工学结合需要进行校企合作,制订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职业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四个服务”要求,即“职业教育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这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则进一步强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既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又是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既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又是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

“合作教育”是得到世界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包括所有以学校与企业部门合作为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简言之,工学结合即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相结合,其中至少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强调过程的结合;其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教育部门与产业界或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合作,强调对象的结合。具体地讲,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本位,从“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向“培养技能型人才,重视就业发展能力”;学习制度工学交替,从“学校核心、全日制主体”转向“校企合作、弹性学制”;教学内容实用先进,从“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性与专业性”转向“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行动导向重于书本知识”;证书制度双证融通,从“学历证书”转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教学评估双向评价,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学习过程理实结合,从“书本学习是基础”转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专业教师注重实践,从“知识理论型”转向“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兼职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从“单纯的学院教育”转向“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学生既在学院学习理论知识,又在企业接受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条件多方投资,从“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到“资金来源于政府、企业和社会捐助”,实施“工学结合”到企业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增加学习位置,解决专业实训设备价格高、更新快的重负等。

三、工学结合模式实施的路径

工学结合可以使学生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可以使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业上的经济负担,在毕业后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要实现工学结合必须实行校企合作,制订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1)实现工学结合必须实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前提,它包含在校内与企业合作、在校外与企业合作两方面的内容。那么,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呢?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其一,在校内与企业合作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向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创造实境教学,不断改善实习条件,努力开发实习产品,逐渐使实习产品市场化,降低实习成本,甚至达到逐步创收。①与企业联合进行新产品开发及校内生产部分产品;业务人员承揽各种定制业务,研究市场需求进行定型产品生产。②实习(生产)车间的主任、实习(生产)指导教师、业务联系、生产工艺制定、生产安排、质量检验、成本核算等都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规范进行。③聘请校内部分教师、聘请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作为管理人员及实习指导教师。④严把质量关,努力提高产品合格率。⑤把产品销售出去,获得利润。

其二,在校外与企业合作方面:重点选择一批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势,不仅满足了强化学生技能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①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学校可以派出带队实习指导教师,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教育和实习指导;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培养目标要求,制订并实施生产实习计划;配合企业做好留厂就业实习学生的选拔工作。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可以承担学生入厂后的生产、教育、培训活动。这其中包括挑选思想、业务技能素质好的工人师傅来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协助学校带队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对实习学生进行厂纪厂规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按照学校校外实习计划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完成生产任务;提供学生饮食、住宿的基本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根据地域差别适当解决实习学生的生活补贴;负责在实习学生中选拔留厂就业人员等。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根据专业的不同,学生在校两年或两年半,完成基本课题和复合作业两个训练阶段后,第三年或最后半年到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企业生产进行技能的强化训练,最终达到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要求。为了保证实习教学的正常开展,可以采取“校企共同负责,共同管理,专人具体实施”的分层管理办法。在每个实习基地建立由校企领导、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工人师傅组成的三级管理小组,对校企联合育人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生产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负责给学生安排生产任务和技能训练课题等日常协调、管理工作;生产一线岗位的工人师傅和带队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质量考核工作。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始终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做到“六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岗位、定师傅、定目标,并在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从而可以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迅速提升,收到应有的训练效果。

(2)实现工学结合必须制订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加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为重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①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沟通,跟踪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共同调整设置专业,并报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工学结合。②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政府教育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他们根据教学和企业的(考虑订单要求、职业能力要求)需要,分析每一个专业的具体能力要求,构建出每一项能力的知识、技能、态度,进而构建出具体的理论及实践课程,从而制订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③改进教学内容方法。教学内容由学校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材体现工学结合,由校内教师及企业人员共同完成,教学形式包括课堂上的知识讲授、学生课后的练习以及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或企业进行的实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同时进行,一年级主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认知实习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二年级主要是专业课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生产实习,三年级为专业课及顶岗实习,同时在寒暑假期间,让学生进入相关单位部门进行专业课程对应的业务岗位操作练习,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的“工学交替”;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顶岗实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处于中心地位,独立思考问题和进行实践操作,教师主要进行组织和咨询。④专兼教师分工协作。在教学工作中,学校教师将主要负责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学生管理、诚信与思想品德教育,负责专业体系结构的整体设计;专业课程和实践指导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和企业一线专家与能工巧匠等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实现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和水平。⑤整合校企教学资源。一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进行校企教学师资人力资源整合。学院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管理和产品开发,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保证。同时,学院选派教授专家到企业开展员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通过在合作企业建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中心等进行实践教学环境与硬件资源的整合。三是通过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展科研教研活动,实现专业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

(3)工学结合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①加快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法律规章。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培训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在我国职业教育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企业持久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保障学校教学组织实施有章可循,如何保障学生的双重角色,这些问题都需要由政府在相关法规的制定中给出回答。②制订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培训大纲及其配套措施。这是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培训模式的重要基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和教学管理制度文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③推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和改革学生考核管理制度。明确院、系、实习单位、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各自的管理职责,制定管理工作规范,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完善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考核鉴定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施全程跟踪监控,确保顶岗实习安全,达到实习效果,实现“生产育人”的目标。同时,将理论知识考核与生产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建立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推行技能证书“制度。④加快建立企业培训师队伍。参照发达国家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与工学结合的经验,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工学结合教学培训质量的保障条件。为了保证学生在企业的培训质量,目前必须加快建立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议可以与人事劳动部门一起,建立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体系,先期研制企业培训师资格标准与培训考核获证办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应该成为工学结合教学培训模式是否持续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⑤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企业劳动培训的保护工作。这是我国职业院校开展工学结合培训活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刚入学学生的年龄关系,其劳动环境和强度受法律的特定保护。为此,建议事先做好相关工作,保障学校与学生的权益,保障工学结合教学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

总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开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职业教育战线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尽快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轨道上来,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张莉娜,于德弘.灰领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5(1).

[2]冯伟国,徐静镠,姜红.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教育与职业,2006(23).

[3]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

研究,2006(8).

(1.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石家庄经济学院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职业教育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地理教育(2016年11期)2016-12-20 16:26:24
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2:55:56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18:51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略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