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宙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对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秘诀就是要有兴趣,它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因此,教师要注重从小学生的a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出发,研究他们学习的一般规律,采取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结合实践淡淡自己的一点体验。
一、利用直观教具、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他们对生动活泼的形式、具体形象的内容、新颖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那些能充分演示教学过程的教具、学具更感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利用直观学具、教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那些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形和数的基本概念,形象具体地重现到课堂上,引导他们在具体的感性认识中逐步牢记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在教学“9的认识”中关于“9可以分成几和几时”,我让每个学生事先准备9根小棒,让他们自己动手分一分,看大约有几种分法。这样,在动手中学生学得的知识比较牢固,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中,先通过多媒体出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三角形状的实物图,接着再抽象成几何图形,同时利用多媒体具有动画与声音的特点,先后出示三角形的三条边,在出示的过程中还伴有悦耳的声音进行介绍,学生很快地理解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练习中让学生通过鼠标操作,在众多的图形中找出三角形,找对了电脑会自动发出“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语言,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对固定不变的模式最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具有新颖感,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论是新课的导入、讲授、课堂的提问、练习,还是练习题的设计,教师都要运用灵活的方式方法,不使学生产生厌烦,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游戏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如找朋友、夺红旗、开火车等游戏,特别是利用现代化媒体进行数学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地选编,灵活地运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年级下册“动手做”的剪一剪和拼一拼,“小小养殖场”的猜数游戏,我都组织学生学习,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充分交流,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一次次的任务,使他们在愉悦中学习数学。当然数学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游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思维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启发性、思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少年儿童好胜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地提出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学生回答好的地方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在每堂课的所有时间里高度集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左右”时,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几项有趣的活动:①让每个同学说出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②同桌两人伸出右手握握手;同桌两人手牵着手走,并说出自己伸出的是哪一只手。③上下楼梯,要靠哪边走。④让学生摆学具:先摆出一个★,再在★右边摆4个▲,左边摆5个○,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谁在谁的什么边。在活动中,学生既体会了左右的相对性,又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了知识。
四、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的内容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比较抽象、枯燥,单凭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往往感到厌倦、听不进去,学习效果就不高。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摆一摆、做一做,从而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高。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割、补、拼”进行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使学生对面积公式理解得很深刻。
五、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课外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可忽视。教师要带领学生投入到力所能及的课外活动中积累知识,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同时,课外可开展航模小组、无线电爱好小组、计算机学习小组等。这样,一方面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在各种活动中都离不开数学知识,从而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把握好时机,适时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就能始终处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