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2014-04-29 00:44郑晓俊林鸿燕
学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用平台建设科技创新

郑晓俊 林鸿燕

[摘 要]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科研成果向产业辐射、市场需求向科学研究反馈信息的重要通道,可以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多方受益,值得关注和推广。

[关键词]学会 科技创新 产学研用 平台建设

一、科技类社团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产学研用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价值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建立起来的合作创新模式。近年来,我国产学研用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容回避的是,当前我国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还非常少,其中包括一批高水平、研究型的大学在内的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还处在较低的水平。究其原因:严重制约产学研用合作的最大障碍在于传统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未能完全激发出各参与主体的最大活力,特别是未找到一种可以有效贯穿产学研用各阶段的平台。因此,要把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里解放出来,把科研人员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出来,关键在于突破产学研用各自为政的壁垒,立足于社会发展和国际利益,使隶属于各个不同管理体系的科技人才和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而科技社团作为产学研用联盟的重要环节,在政府与科技、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发挥居间、纽带、桥梁、传递者的作用,它突破了单位、部门的局限;突破了条、块的局限,在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具有“润滑、粘合、催化”的功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科技类社团独特的优势和活力

四川省产学研用平台种类繁多,有政府建立的各类项目平台、学校建立的各类学术平台、科研机构建立的各类科研平台。这些平台在我省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省产学研用平台大多是科研机构把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传统产学研模式,这些模式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把科研机构或者高校的研发成果直接对接到市场上应用,而没有雄厚的资金做支撑的一些小企业,或者不同学科类型的农技协,就无法把单一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科技类社团刚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把产学研用通过不同的平台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活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坚持“三服务一加强”,主动介入科技创新

四川省科协作为四川省科技类社团的业务主管单位,围绕省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三服务一加强”为标准,要求学会主动介入科技创新的各环节,形成了以科协党组领导,四川省科技类社团为基础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进程中,省科协坚持对学会进行业务指导,在学术交流中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四川省科协下属学会积极响应科协的号召,动员学会专家主动深入基层,与企业对接、与农户对接、与高校对接,在服务高校、企业、农村的科技创新中主动作为,起到了良好的沟通、协调作用,为产学研用平台注入了催化剂。

(二)发挥中立、公正、公益优势,协调各方形成共识

在搭建产学研用平台的过程中,四川省科技类社团积极发挥社会团体中立、公正、公益地位优势,学会的广大专家和志愿者无私奉献,深入基层,协调产学研用各方形成共识。如四川省水产学会的专家积极调研,多方协调,搭接了一条学会、企业、农户、高校之间的桥梁,形成了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平台。

1、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省水产学会坚持从专家所在单位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的利益出发,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寻找农村基层专业技术合作协会和水产养殖大户推广通威企业优质、高效的绿色鱼饲料,并争取到企业对双流县永兴合作社鱼类养殖的投入。

2、结合专家研发需求。从2007年开始,省水产学会主动为会员单位专家承担的“星火计划”项目之一的“南方鲇健康养殖技术”联系示范推广基地,学会通过其他会员单位牵线搭桥,最终决定将双流县永兴渔业协会作为科研基地。

3、结合农民生产需求。双流县永兴镇水产养殖协会在与水产学会合作之前,南方鲇的生产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养殖技术落后,协会会员几乎无人了解南方鲇健康养殖的新技术,只能采取传统的粗放冰鲜鱼的方式饲喂南方鲇。加之修建新的存放冰鲜鱼的冻库不仅运行成本高,而且养殖产品病害多、死亡率高,因此鱼价长期在低位徘徊。另外,由于环境污染严重,群众纠纷不断,当地政府不得不对产业发展进行限制。根据这些情况学会专家主动利用技术资源,在改善合作社养殖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4、结合学术研究需求。有了企业的前期投入,永兴合作社的鱼类养殖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目前,已与上海海洋大学共同开展由成都市科技局下达的池塘环保工程研究示范课题。四川省蚕丝学会在宜宾也搭建了类似平台,从推进蚕丝产业链等多方受益的角度出发,以企业建立优质蚕茧基地为切入点,以推广蚕桑科技进步为目的,主动帮助蚕农。该平台运行后获得了民政部的项目支持。

(三)发挥人才优势,为产学研用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1、发挥行业领先优势。四川省水产学会充分发挥行业政策资讯的领先优势,利用国际先进的池塘底排污技术和鱼菜共生技术,将国际优势技术与基层农民的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

2、发挥专家技术优势。四川省水产学会专家多次为协会会员免费举办南方鲇养殖和鱼病防治技术培训。2009年,协会健康养殖技术示范面积达到1000亩;2013年,推广面积达到7000亩,协会生产的南方鲇等全部达到无公害水产品标准,成为我省重要的南方鲇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2012年,协会会员养殖收入90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近20个乡镇,10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3、发挥科技项目资助优势。四川省蚕丝学会承担了民政部下达的《四川省蚕丝学会蚕桑科技防灾减损试点项目》40万元资金,并利用配套资金加大对产学研用的平台投入。累计配套投入资金11万元,在重点扶贫区域的北川县扶持1000户贫困户,受益人数达到4500人。四川省水产局重视学会能力提升工作,并向学会倾斜相关项目,如修订水产行业标准;联合开展甘孜州东义河梯级电站开发影响水域水生生物监测;开展渔业发展规划等项目的评价工作等。

(四)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多方受益

1、协会和养殖户受益。通过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传统、粗放、污染严重的养殖方式被淘汰,鱼的品质提升,鱼价大幅上升,该协会养殖南方鲇从过去每斤的销售价格不到4~5元,到现在每斤8~9元的池边价供不应求;从过去3000亩养殖面积收入不到1000万元,到现在7000亩销售收入超9000万元,亩平均收入13000万元。永兴渔业协会成为了全省先进协会,建成了协会培训中心、检测室、资料室、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

2、企业受益。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是南方鲇健康养殖技术的项目单位,通过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在永兴渔业协会仅南方鲇饲料的年销售就达2000吨以上,除了为企业带来了上千万的营业收入,其他的杂牌饲料也全部被挤出了市场。

3、专家受益。通过学会搭桥,南方鲇健康养殖技术成功推广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中主推技术“绿色浮性饲料养殖南方鲇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南方鲇生态高效养殖集成技术”分别获得成都市2010年度、2012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专家团队的服务赢得了协会会员的信任。目前,针对丘区养殖水源改良的渔业科技集成创新技术示范、鱼菜共生碳汇渔业示范、池塘养殖废水固液分离技术创新示范基地也落户协会。

4、学会受益。学会通过与永兴、万福等基层渔业协会的“会会协作”,在发挥学会专家、技术、信息优势,促进渔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基层,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的结合点上积累了经验。从去年开始,学会又主动牵线搭桥,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成都丰润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川农大、成都市农科院的水产专家出任合作社技术顾问,并组建团队开展成都丘区特色农业模式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资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鱼、虾、蟹、菜立体养殖模式的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推广。目前,已有2项研究向成都市申报八大科技产业化工程项目。

5、社会受益。产学研用平台的搭建,提高了农民科学素质和科学素养,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成功搭建产学研用平台的原因分析

(一)学会拥有丰富的专家资源

科技社团是由相同专业或行业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学共同体。四川省共有170个科技类社团,行业分布覆盖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以及交叉学科。学会汇聚着一批相关学科的权威专家,他们拥有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拥有技术预见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判断新技术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前景,为创新发展提供科学预见。学会有智力密集、横向沟通便利等特色,可以调动、集成会员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战略的决策咨询,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力量。

(二)学会是独立法人机构

李源潮同志在中国科协所属学会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学会承担政府职能转移工作要能负责、能问责,能负责才能干得好,干不好要能问责”。学会作为社团法人,属于实体组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可以对科技评价的结果承担法律责任,这样在科技创新中就权责明确。

(三)学会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从四川省科技类社团搭建产学研用平台的情况不难看出,在组织开展工作中沟通、协调产学研用各方形成共识是学会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该平台成功的保证。究其原因是学会具有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特点,因此具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的优势。

(四)学会具有区别于政府开展工作的灵活性

政府部门的行业规划、管理、指导、服务、统计、检查等职能,由于受到一系列规范的限制,较为程序化,模式化。相对于政府工作,科技工作具备更多的不可预见性、前沿性和灵活性。学会作为社会组织,其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也是基本属性之一就是学术交流与研讨,学会能够汇聚一流的学者和富有潜力的后备力量;能够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的平台;能够超越意识形态和行政权力体现学会民主和独立精神;能够穿越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的边界,推进知识的生产、流动、扩散和应用;能够穿越单位、团体、地域的限制,在科技创新中更加灵活,这正是推进原始性创新的源头活水。

五、对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给予学会更多的经费支持

长期以来,我省社会组织发育不足。从四川省水产学会和四川省蚕丝学会的案例可以看出,获得财政支持后,产学研用平台的搭建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建议财政在科技社团参与科技创新过程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以支持此类平台的前期费用,以减少企业风险,调动企业介入的积极性,推动更多此类平台的建立。这是一种推进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的高效率财政投入。

(二)推动学会能力提升,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议将已实施的学会能力提升计划等专项常态化,加大年度资金扶持力度,并逐步向市州学会拓展。同时,根据科技社团的现状,建议相关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扶持,建立选择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引导社团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完善专业队伍建设,推动学会切实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使更多的学会有能力在推动科技中发挥作用。

(三)科技社团要继续奋发努力

科协要努力优化科技社团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宣传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树立学会的社会形象,加强对学会创新发展的宏观指导,为学会创新发展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隗斌贤.科技社团服务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J]科协研究,2013(3):27-31.

[2]颜伟强.打造科技创新信息传递的枢纽中心[J].学会,2011(7):50-52.

[3]http://gfb.sjtu.edu.cn/yjcg_read.jsp?id=66

[4]朱路甲,刘迪,王宝军.新时期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2011(1):28-32.

[5]孙楠.新形势下科技社团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学会,2013(9):45-48.

[6]安明山.努力搭建学会创新服务平台[J].学会,2013(7):35-36.

猜你喜欢
产学研用平台建设科技创新
对丹东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党建类新媒体加强平台建设的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