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科协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对科协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国家级学会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并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市科协积极响应,结合实际,制定了北京市科协提升学会能力方案,积极引导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学会能力的活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优化学会发展环境
(一)加大学会扶持力度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学会发展,市科协设立学会学术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会开展学术交流、加强组织建设、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开展科普活动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学会能力,促进了学科发展。努力提高学会筹措资金的能力,鼓励学会通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科技服务等活动,多方筹措资金。
(二)提升学会社会影响力
编制并发放《学会信息》,报道北京市科协194家科技社团的活动情况,介绍科技社团的新思路、新做法,总结、推广和宣传科技社团取得的成果;编辑《北京科协》,记录北京市科协系统的重大事件,刊发领导和专家的重要文章,传递最新精神,交流基层科协和学会的先进经验。
(三)实施“百强社团”计划
明确建设100家现代科技社团的目标和打造一批现代科技社团样板的阶段任务,通过“百强社团”创建活动,推动一批学会成为学术交流活动的有力组织者;一批学会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积极承担者;一批学会成为首都产业进步的重要推动者;一批学会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智力提供者;一批学会成为科学知识普及的志愿传播者。
(四)办好科协学术年会
“学术月”活动作为北京市科协的学术年会,是北京市科协建设多学科、综合性、开放式学术交流平台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术月”每年9月举行,主要关注学科发展方向,前沿、热点问题,聚焦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追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产业科技新动向,强调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推动学会联盟建设,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二、搭建服务学会平台
(一)建立“枢纽型”组织信息平台
以学会和科技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建立一个公开、全面、服务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沟通联络互联互通的平台。平台设立了经费申报、组织管理、会员管理、专家建议等专栏以及通知公告、学术交流、科技服务、网上办公等栏目;开发了科协与学会之间的即时通讯系统,确保了市科协与各学会之间信息沟通的灵活性,实现了管理和服务的全天候、实时化。
(二)制定联络员制度
为了加强与学会的联系,更好地做好服务学会的工作,北京市科协制定了联络员制度,将194个科技社团按学科分类,指定2~3名市科协工作人员担任联络员。联络员主要是熟悉科技社团的基本情况,及时地掌握科技社团的各项信息,负责传达、督促和落实科协的有关精神,及时反馈科技社团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科协做好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等项工作。
(三)举办秘书长沙龙
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科协每季度举办一次秘书长沙龙,每次沙龙都围绕首都发展、学会发展以及一些热点问题,采用不同的主题和形式开展交流和讨论。学会秘书长和相关负责人自由参会,并在沙龙中畅所欲言,互通有无。通过交流和思想碰撞,达到扩大交流、拓宽视野、共同探索、合作共赢等目的。
(四)加强学会秘书处职业化建设
为了提高学会工作人员的素质,北京市科协每年举办一次科协系统专兼职学会干部培训班,紧扣首都北京的发展和学会能力提升等重要内容进行培训,全面提高科协系统专兼职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建设高素质学会干部队伍,举办由学会秘书长或理事参加的高级研修班,在坚持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交流研讨,集成智慧,形成成果。
三、创造服务社会的条件
(一)实施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
北京市科协围绕首都发展的大局和“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序地扩大增量、规范调整存量、扩大工作覆盖、完善工作架构,进一步健全工作网络、完善工作机制、丰富服务内容、加强党建工作,团结、带领科技社团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新贡献;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上有新成绩;在凝聚首都科技力量、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有新作为。
(二)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
近几年来,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带领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和社会公益服务。北京市科协广泛动员学会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结合自身业务,积极申报项目。如2013年,有12个学会的14个项目获得了154万元的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资助。同时,北京市科协积极申请财政资金支持北京测绘学会等6家学会承接职称评审;支持33家学会举办会员日活动;支持30家学会开展“工艺美术下乡”、“送医下乡温暖义诊”等公共服务,引导学会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强学会凝聚力,扩大学会影响力,切实提升学会自身发展的能力。
(三)购买社会组织管理岗位
北京市科协针对社会组织“人财两缺”的难题,通过政府购买岗位为学会招聘社会工作者,缓解学会“缺人”、“缺钱”的窘境。如2012年,北京市科协购买了28个专职管理岗位,每个岗位补助5万元,购买岗位的专职人员进入28个科技社团开展工作,保证了部分科技社团开展服务的人力资源。2013年,继续购买了22个专职管理岗位,进一步加强了学会秘书处的职业化建设。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围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建立以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为龙头,以综合性学术论坛为导向,以上百项品牌学术活动为主体,以千余项学术活动为基础的学术交流新格局。通过召开院士专家报告会、两界联席高峰论坛、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吸引各领域高层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提出政策建议。
(二)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引导和组织学会积极提升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团结科技工作者更深入地参与社会管理,推动学会发挥第三方的专业和独立作用,积极开展科技评价、人才评价、科技奖励和标准制定,主动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打造特有公共服务品牌,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如北京医学会利用学会的专业性、客观性,较权威地完成了政府委托的医疗事故鉴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及损害程度分级评定、医疗技术准入等工作;北京测绘学会等6家学会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评定;北京水利学会等5家学会和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等3家基金会设立科技奖,公开进行科技奖励;北京标准化协会等积极开展标准制定等项工作。
(三)促进学术成果科普化
北京市科协积极探索学术成果科普化的新模式,引导学会理事、会员结合本职工作,宣传普及自己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学会团体会员单位、理事及会员尝试在重大科技专项成果中增加科普内容。北京市科协也积极搭建了科普平台,带动近10家学会编辑、出版《科学家在做什么》丛书,探索学术成果科普化的途径,促进公众对科学与科学家群体的理解,促进科学技术向公众传播。目前,丛书的《低碳求生》、《聚焦大科学工程》、《破解生命的秘密》等3个分册已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另外3个分册也将于今年出版。
(四)构建科技服务体系
积极构建科技服务农村、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的服务体系。修订《北京市科协涉农学会联席会议工作办法》,积极实施“科技套餐配送工程”,坚持“农民点菜,专家掌勺,按需配送,
突出实效”的原则,组织各涉农学会与首都地区的农业企业对接,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科技服务;通过与中关村管委会等多家单位合作举办“首都创新论坛”、中科院老专家“服务企业自主创新”座谈会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专家智力、技术项目、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通过开展“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北京市生命科学领域联合年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生命科学学科联盟,为下一步涉医联盟服务民生奠定了基础。
学会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大势所趋,北京市科协将结合实际,深入分析当前学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引导学会抓住政府转移职能的机遇,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学会能力为主线,切实把学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