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莉
[摘要]党的领导是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建设在高校的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运用QQ群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作用、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了强化两类基本QQ群建设并开展互动联动的活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党建 QQ群 平台建设
[基金项目]武汉轻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与规律研究》
党的领导是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建设在高校的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有利于学生的日常管理促进学生成长。互联网时代以QQ群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兴起,使高校党建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面临挑战和机遇。
一、QQ群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
1.QQ群有利于学生党建工作。
学生党员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党组织最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生力量。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把学生党员干部培养和造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先进性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高校辅导员运用QQ群有利于学生党建工作。
通过QQ群等新媒体工具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院系班各项事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作用,学生党员干部通过他们创造性的活动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变成为广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产生强大的物质力量,赢得广大学生的信赖和支持,从而有力地调动广大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最终,在各级学生党员干部努力工作和模范带头下,使得党和国家、院系的各项政策真正地贯彻落实。
2.QQ群有利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大学生日常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日常管理对于大学生管理来说,是不可丢失的阵地。QQ群是进行日常管理的重要平台。当前,以QQ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基本上渗透到大学校园各个角落,有的学生甚至QQ24小时不离线,随时与自己的好友保持着联系。在这种背景下,辅导员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日常管理,是有重要作用的。
利用新媒体工具有利于日常管理和相关活动的开展。随着高校的一校多区,后勤社会化,学分制选课学习,大学的固定教室越来越少,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工作时间、地点不统一,很难同时通知所有成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活动开展。这时,利用新媒体工具群发通知等信息,不仅简单快捷,而且就算是当时学生不在线,等他们上线后也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因此,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社团管理和进行日常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新媒体工具,辅导员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可以随时随地保持联系和交流。在新媒体工具交流不用面对面、不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为辅导员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倾诉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抛开现实生活的一切,使大学生们愿意袒露心声,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新媒体工具拉近了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们的距离,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师生双方不再有身份的约束,即使两者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远,也可通过新媒体工具进行交流。通过联络和交流,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影响、实现了潜移默化的磨合,缓解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障碍而健康成长。
二、QQ群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1.互动不足。
当前,学生工作QQ群还是党员干部QQ群,都存在作为一个信息发布平台,除了管理人员在上面发布学校活动、通知等信息外,平常一片静悄悄,缺少应有的互动。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学生的主要精力是学习,不是所有的学生随时随时地保持手机QQ或电脑QQ在线状态,另一方面,也存在上网费用的问题。在党建工作方面,高校党支部基本以班级、年级、院系为单位,但学生党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时间、地点冲突,低年级的学生党员因为课程安排难以统一时间,而高年级学生党员忙于外出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做课题、找工作,时常在外地,造成了支部党员大会出席率低、组织生活无法定期开展。
而且,利用QQ群讨论聊天代替传统的谈话教育和集体开会,用“人一机一人”式的交流代替“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带来线上互动便捷的同时也对线下互动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一方面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方面促进了虚拟交往模式,变相减弱了现实的沟通模式,使得大学生“去社会化”的特征明显,现实环境人际交往失常,甚至失德。这些都说明现有的工作群与学生间的互动不足,亟待改进。
2.交流亟待引导。
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到了70%以上,他们学习的目的性强.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渴望在各方面迅速提高自己;同时,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也影响到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存在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QQ群具有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与匿名性等特性,使很多学生在匿名表达容易出现语言暴力、低俗语言等消极现象,也容易出现传播虚假消息,泄露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机密文件以及学校老师和其他同学隐私信息等消极现象,交流亟待引导。
同时,大学生接触的人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也日益增多,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以外,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方而都保持高度的关注,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大多数人对作为现代化学习工具的外语和计算机下了一番功夫,这为他们观察社会环境,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不成熟,一些不良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容易乘虚而入及其造成隐私泄露和一些涉密信息的未经批准就流传,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混乱和其它现象,交流亟待引导。
三、完善QQ群有利于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1.强化两类基本平台建设——班级QQ群、团学党员干部QQ群。
班级QQ群除了提供学生很好的学习、讨论、交流平台外,最重要的是利用了群体心理效应,打造班级集体体归属感和认同感。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在班级QQ群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建立共同目标,共同的利益。如设立班级的群名片、群目标,电气产业班的群名片是“在电气的世界里,我相信我能飞”,群目标是“争当优秀班级体,做中国最好的电气师”。
团学、党员干部是学生身边的先进代表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其他学生所关注和效仿,培养班干部、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成为“意见领袖”,自觉打造QQ群中热点、焦点话题,发布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良性舆论,引领引起其他学生的参与到交流和讨论中来,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发展方向。
强化学生干部QQ群。学生干部可以利用QQ群群聊、群论坛、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加强了解、增进合作、讨论活动方案。学生干部年轻好胜和荣誉感强,会迫使每个参与讨论的学生干部必须认真思考所讨论的话题并力图提出别人不能反驳的独特的自我认知结果。从而形成学生干部自主交流、学习、合作,不再“被”交流、“被”学习、“被”合作。同时,学生干部的思想动态往往引领大众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学生干部思想动态,就能掌控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可以在学生干部QQ群里,用QQ群“多对多”的方式给予学生干部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批评和引导;用“一对一”的方式给予学生干部及时的开导和引导,帮助其健康成长。
2.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形成互动以及联动。
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而当下,随着高校事业发展,不仅学生人数增多,而且学校校区也开始增多,比如武汉轻工大学现有常青校区和金银湖校区两个校区,两个校区之间相隔有几公里距离,学生之间的交流相比较于一个校区就变得更加困难,学校围绕两个校区的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也就变得复杂,因而,利用QQ群开展活动,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准确把握信息,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在QQ群中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针对学生的思想误区,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能够产生线上线下多种互动联动的效果。特别是配合国家、学校等各个层面相关活动开展活动,就使学生与社会与时代共振。比如,笔者在武汉轻工大学电气学院12级班级QQ群,以群邮件、群共享的形式,向同学们推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同时请同学们自己上传一些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文章,共同学习;以群公告的方式发起心理专题讨论,师生非实时讨论、交流,深入探讨“人际交往困惑”等问题。辅导员与学生相互促进学习、交流心理健康知识,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人际交往、适应性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12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同时,可以利用QQ群针对学生干部开展属于干部自己的活动,无论是网上集体讨论活动,还是网上讨论后举行的现实活动,或者只是网上虚拟活动,都可以提高他们组织、管理、交际、协作能力,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帮助其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中都起到积极带头作用,使其真正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以自身的先进模范作用成为广大学生的行为典范和道德楷模。例如笔者结合今年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在团学党员干部QQ群中开展第二课堂,学习相关理论文章,并开展知识竞赛和讨论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党建的基本理论和各项制度要求在党员干部中入脑入心,更好地发挥学生中的先锋作用。
而且,要以QQ群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联动。QQ群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往,它只是现实交往的补充,是服务于现实的交往交流。QQ群的人际交往具有交往对象的无限性、交往地位的平等性、交往权利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一是QQ群作为人际交往载体,是冰冷的不具有任何生命特质的机器。它所能传播的只是信息,而现实的人际交往受到时空、地域以及社会环境的限制,需要的不仅是信息,更是情感的交流。因而要加强线上线下互动联动,促进学生成长和校园和谐。
参考文献:
[1]何麒、狄成杰:《基于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赤峰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
[2]马崇坤:《QQ群在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运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第2期
[3]潘珍:《QQ群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科技信息》2010年第23期
[4]王华:《如何做好体育大学生的辅导员工作》,《价值工程》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