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霞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58-01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初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已经上升为探究性实验,增加了实验的探究性。
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叫人发现真理。”也就是说,在生物教学中,重视探究性实验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之处,有助于恢复生物探究性的本来面貌,让学生由被动的“奉送真理”变为主动的“发现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及创造能力。笔者在长期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对探究性实验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使自己的生物课堂有了灵性,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实验兴趣与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意志、思维、观察等学习品质,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求知和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尤其重视生物实验,应把激发学生探究生物问题的兴趣,当作重点来培养。在生物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动手实验边探究问题,使学生有自己動手实验和思维同步发展的机会。如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这是初中生物学课程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笔者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课前安排学生课下分组捕捉鼠妇,观察其生活环境及捕捉时的行为变化,并告诉学生在捕捉过程中可能有“假死”现象,可能影响实验效果。这就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活动。同时,笔者设计了几个环节:①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当我们翻动石块,搬动花盆时,就改变了鼠妇原来的生活环境,鼠妇很快爬走了。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②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你探究的实验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大约是多少?有同学用1只鼠妇做实验,有的同学用20只鼠妇做实验,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合作小组展示探究结果,并进行总结:如何进行实验才能使数据更具客观性?组内成员如何分工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和捕捉鼠妇的结果,创设出鼠妇的生活环境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究性实验
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教材,笔者正是带着这个理念,尽力依条件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接触大自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生物探究性试验中,笔者提倡实验的低成本和简单易行,换用其他用具或材料,如用鱼、蚯蚓、蟑螂等容易捕捉到的动物来代替难以捕捉到的动物作实验材料,引导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参与筹备实验和分发实验材料等。对于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探究性实验,笔者常常鼓励学生把探究过程中的方法或者结论运用到生活中。如生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笔者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光是不是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确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①淀粉遇碘会有什么变化?②绿叶去除叶绿素后,滴碘液就可以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否是淀粉了吗?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这时,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光”为变量设计对照方案,有哪几种设计思路?笔者综合各合作小组设计思路,比较典型的有:a.遮光植物与见光植物叶片的对照;b.同一株植物遮光叶片与见光叶片的对照;c.同一株植物叶片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的对照。从对照实验的变量单一性来考虑,哪一种思路设计更严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其他的问题,这时笔者总是选择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笔者布置了课下作业:观察你家的食用淀粉(家中没有的可以到超市去买),你能想象它的加工流程吗?由此,把学生的视线引向生活中,引领学生进行逻辑推理,促进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笔者还经常性开展“生物实验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生活之中,接受生活的检验与锻炼。
三、重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总结和评价
笔者认为,没有总结和评价的实验,不能算是真正的探究性实验,因此,每次探究性实验结束后,笔者总是引导每个小组不拘形式的总结和评价,或互相评价,或集体评价;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考察实验结果与预期是否吻合,是否支持刚开始作出的假设,如果有的结果与预期不同,就要进行认真分析,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如生物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通过多个问题引导的实验后,学生思考讨论并进行总结,设计出的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有:①举例说明你如何控制变量(温度、水或空气)?②除了教材中用淹没种子的水量达到使种子缺少空气的目的,控制变量的做法你还有其他做法吗?③你还有什么新问题?……在探究性实验中,笔者让全班学生对比看,有的小组实验效果差,笔者总是鼓励他们“再试一试”,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交流探究的过程和实验结论,以及在探究时提出的新问题。同时,听取其他小组的质疑,进行必要的答辩、反思和修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持对学生评价的方式的多样性,不能“千篇一律”。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并非终结性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的内容应以那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价值的问题为重点,如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应将各种评价综合、整理,形成一个相对而合理的总结评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感召下,有越来越多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实验,把生物学知识的“生成过程”等探究内容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探究发现,在应用中拓展反思,在探究中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