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王延平
摘要:问题性教学是最普遍的师生互动方式,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本文从课堂提问入手,结合笔者所感所想,对问题性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性教学;问题性教学的特征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55-2
一、问题性教学的目的
问题性教学以课堂提问为主要手段,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同一教材内容,从不同角度拟定不同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在不同教学环节或时机中提问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开张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提问,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从而改进自己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提问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创造大量的课堂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材料。
二、问题性教学的特征
1.问题性教学的随机性。
这里所说的随机性,是指课堂提问时机的随机性,或者课堂提问方式的随机性。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反应,进行随机提问,提问的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笔者曾听过一节英语公开课,开课的教师让一名学生拿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瓶,瓶子里装满了一个个小纸团,这些纸团上预先写好了每个学生的名字。当老师需要同学回答问题时,拿瓶子的同学就当众从瓶子里抽出一个小纸团,被抽中的同学就要起身回答问题。这就是问题性教学随机性的绝佳体现。纸团虽小,却可以让学生集中精神,平心静气、专心致志地听讲,并随时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2.问题性教学的趣味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英语教师应懂得如何通过使用语言来教语言。语言的输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双向交际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通过互动来进行意义协商,提高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并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机会,才能促进语言的习得。(Taba,1984)猜词游戏是语言习得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它也增加了所提问题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作为对所学单词的回顾,教师可以先叫起两名同学,让其中一名同学背对黑板,然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单词,随即让另一名面向黑板的同学用英语解释这个词,看背对黑板的同学是否能猜中。学生的知识面有限,但想象力却很丰富,对于一个单词的解释也就多种多样,课堂的气氛随之也就更为活跃。这一方面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一点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3.问题性教学的竞争性。
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搭建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这里,笔者以很常见的判断对错的习题为例,说明如何在问题性教学的过程中使问题具有竞争性。在阅读过一篇文章之后,往往会出现几道针对文章的细节的判断题。对于这样的习题,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对与错,课堂气氛就会沉闷而压抑。相反,如果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以抢答的形式回答,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过后,教师说明要开始回答第一道题,学生开始抢答;
(3)先站起来的同学有优先发言权,如果回答正确,就为本组赢得一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各个组记分,得分最多的组获胜。
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也使小组与小组之间具有了荣辱感和竞争性。
4.问题性教学的反复性。
“温故而知新”,提问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此,让学生复习学过知识的同时,了解掌握新的知识。例如,选择题I didnt know whether you happen , but Im going to study in the USA this September. A. to be heardB. to be hearingC. to hearD. to have heard为了更好地讲解这道题,就可以对学生已经学过的动词不定式的知识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确动词不定式的一般式、进行式、完成式和它们的被动式如何构成,以及谓语动词与它们的时间关系。学生复习这些知识以后,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每个人都有一个记忆周期,学生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于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加强对于重要知识点的反复,以期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5.问题性教学的渐进性。
人们认识问题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陈幼美,2005)
6.问题性教学的时代性。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脱离生活实际,课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所设问题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例如,笔者在译林牛津版教材Module 3 Unit 1 Reading 的教学中,由盲人送迷路女士回家引申出来的问题:The blind man was so kind to help a girl return home on a foggy day, but in our daily life, if an old lady falls down in the street, will you go and help her? 这一问题就很好地把文章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三、问题性教学的策略
教师在正确理解和判断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后,还应注意以下策略:
1.停顿(pausing)。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
2.换用词语(rephrasing)。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应以另一种表达方式重新提出问题。
3.提供更多的信息(provi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缺乏答题的关键信息。此时,教师应设法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学生,以帮助他们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提供正确答案。
4.预测答案(predicting answers)。有时由于学生对正确答案缺乏信心而放弃回答问题的机会。此时,教师应设法鼓励学生大胆预测问题的答案。
5.降低认知要求(lowering level of cognitive demand)。如果某个学生不能对问题作出回答,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如果连续几名同学都不能正确回答,说明问题的难度偏大,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此时,教师应降低问题的认知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理论都来源于教学实践,并为教学实践服务。问题性教学法的使用,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地为英语新课程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明义.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6(09).
[2]杨颖,黄娟.英语课堂提问的语言设计与提问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