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化学评优课谈青年教师成长

2014-04-29 00:44周存军
关键词:学科知识青年教师课程标准

周存军

摘要:笔者通过一次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活动,指出了青年教师教学中的亮点及不足,并提出了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05-2

前些时间,笔者作为评委参加了某市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这些青年教师都处于30周岁至35周岁之间、事业的成长期。评优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1《镁的提取及应用》。

一、课堂教学的亮点

1.新课程的理念基本落到实处,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较为突出,学生的活动形式多样。不拘泥于教材,发掘了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课堂中问题设置有梯度、层次清晰,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课堂评价及时,大多带有激励性。

2.教学手段多样化。参加评优课的7位老师都能认真准备,除了使用常规的讲授法之外,所有的老师都增加了课本以外的实验,使用了实验探究法。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都能制作PPT,增大了信息量和教学容量。5位教师还准备了学案,减少了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

3.教学设计有亮点。有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采用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渗透进可行性报告子项目中,设计巧妙。某一位教师从海水中提取镁过渡到镁的性质,采用问题过渡法,电解法制得的镁蒸气能在什么气体中冷却?顺利过渡到下文,过渡安排精妙。还有一位教师为解决镁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采用讨论、启发等方法,归纳出氧化还原判断法、实验法、原子组成比例法(配平法)、置换法等多种方法。可见该教师在准备细节上还颇费了一番心思,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对教学要求的认识比较到位。课程标准中对镁及其化合物的要求属于了解层次,难度层次较低,七节课难度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七位教师都能联系到前面所学的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解氯化钠等知识,不仅巩固了概念,也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分析的意识和水平。

5.情感教育投入多。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情感教育的因素,如钓鱼岛、神八等中国因素,丰富的图片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教学中师生互动,青年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对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回答,都能做到及时评价,且大多数带有激励性,如:“你真棒!”、“还要加油呀!”、“你怎么想到的!”……大多数教师能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青年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中的默契程度逐渐提高,学生越来越活跃,课堂的气氛逐渐热烈,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也保障了课堂教学的稳步推进。

二、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不足

1.教学设计的雷同。教育不是技术,而是智慧。在7节课中,有6节课能找到同一份PPT的影子,最多与原稿重合度超过三分之二。教育是教师的智慧,它山之石固然可以借鉴,但大面积照搬,显然是缺少自己对课程、教学的深度思考,缺少思考的教学,缺少创造性的劳动,充其量是替别人的思想打工。从一个教书匠演变为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思考、想法并付诸实施,并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反观,其中的一节课从项目可行性报告的角度入手,带领学生分析投资镁制造业的市场前景(联系用途)、原材料供应(镁的存在和储量)、提取流程技术分析、生产安全与保护(镁的化学性质),融合了本节的主要内容,设计巧妙,衔接过渡自然,充分地说明设计者对教材深厚的领悟、解读能力,重新组织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2.基本观点与方法教化不足。本节课PPT原稿作者不仅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串,更突出了作者对化学学科的深入思考,在课件中充满了教学的智慧。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不仅要学到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基本观点。本节课涉及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观点有:比较、分类、推理、假设、实验、联想、对比、归纳与演绎、控制变量法、联系的观点(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存在的关系)、绿色化学思想、验证探究的思想、相互转化的变化观等。在7节课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达成目标,但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再生长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观点的教化欠缺。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化学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观点,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对以后学习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学科知识的深度掌握不足。本次评优课的选手教龄介于7年至12年之间,对与教材内容相关,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设不足,课堂中的生成把握不当。例如,在讨论氯气如何制得盐酸,多数学生认为把氯气通入水中,再光照制得盐酸,比氯气与氢气反应更好。教师坚持认为是由于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不可行。对学科知识掌握的不足还体现在探究问题的解决上,探究由氢氧化镁转化为镁单质,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案,有先与盐酸反应再电解的,也有先加热制得氧化镁,通过电解法、氢气还原法、碳还原法、一氧化碳还原法等获得镁单质的。3位教师根据生成物间不反应的原则,反推氧化镁氢气还原法、碳还原法、一氧化碳还原法不能进行。殊不知真空碳热还原氧化镁是可行的。这种推导方式是存在问题的。当吉布斯自由能的数值为正值,数值不是很大时,完全可以通过温度的控制来实现反应的逆向进行。一种有破绽的思维方式,可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思维障碍。青年教师在学科知识和课堂处理技巧上,还需要“利其器”。

4.教学目标的描述失当。本次评优课的7节课中,有6节课使用的教学目标按照三维目标来分开书写。其次,对教学目标要求的层次描述,大多数教师只采用“了解、理解、掌握、培养”等几个字词。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的不同水平,分别用多个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了描述。

三、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几点建议

1.根据教学需要,筛选、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利用第四媒体——网络,帮助教师实现自主成长,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话题。网络实现了资源的快速共享,信息及时沟通,打破了空间的阻隔;网络实现了学习渠道多样性;网络资源快速传播,是平面媒体无法具备的;网络增大了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但网络对知识产权、版权造成冲击,网络信息泛滥,信息垃圾、信息过量,却让人们无所适从。一些教师对网络资源过度依赖,导致了一些能力正在逐渐弱化,包括教材解读能力、教案编制能力、试题命制能力等。如果长期如此,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将逐渐降低,沦为教书匠,丧失自己的教学思想。

合理使用网络资源,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点:①辩证地看待、使用网络资源,“千淘万辘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②网络是教师自主成长的“催化剂”,而催化剂是不能改变反应的可行性,青年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想法与做法,网络的催化剂作用才有效。③网络是搜集教学有关信息重要渠道,但不求甚解的“快餐文化”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能够发现网络资源中的谬误,挖掘真相,去伪存真,需要一定的辨别力,而青年教师恰恰是辨别力不足,阅读理论书籍和期刊是青年教师增强辨别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2.学会基本观点与方法的教化。最有价值的教育即剩下的教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教养。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知识获取知识,比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化学教师要明确化学学科中包括哪些基本观点和方法。通过教师的理解和设计,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观点与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完善知识结构,解决化学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3.要准确把握学科知识。要获得广博而深入的学科知识,青年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教学参考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其次,对中学化学期刊中一些常见学科问题要有所了解,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青年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建构中,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教参,还要有开阔的眼界,广泛涉猎现代科学技术,专注科学前沿,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与时俱进。

4.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有别于以前的化学教学大纲,对课程目标列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又将化学课程目标分为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两种分类法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任何一种学习结果都是多种学习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清楚课程目标动作名词的含义,例如,“知道”是指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了解”是指知道得清楚,一般用于感性、直观的事物;“理解”是指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或从道理上了解,一般用于抽象事物,指理性认识。只有深入研究教学目标中有关词语的差异,才能准确使用。教学目标的陈述还要注意: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应该是教师做什么;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便于观察和测量;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如认知领域、态度领域的目标尽可能具有层次性等。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青年教师课程标准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品读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