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
摘要:在学校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充分利用课堂,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课堂上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等;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相互间协作,在合作中创造;营造创新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学校;学生;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12-2
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历史的战略抉择,更是青少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那么如何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呢?下结合我校开展的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
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现实存在。从另一个角度说,个性化甚至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被管理对象,也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要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因此,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重在激发青少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其自主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
确立教育的个性化原则,首先要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不能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发展差异,鼓励竞争,鼓励特长发挥,不求全才,允许偏才、奇才的存在与发展。其次是家长老师要从小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家长和教师都要改变“听话就是好孩子、好学生”的观念,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质疑,逢事多问一个“为什么”“怎么办”,遇事自己拿主意,尝试自己作决定,不依附,不盲从,引导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自信心、想象力和表达欲,使他们逐步养成自主、进取、勇敢和独立的人格。第三要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针对每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勤思考,多讨论,在所有的环节中把批判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多样性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总之,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否则,若各个环节管理过死,学生就会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个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充分利用课堂,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其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特定的客观情境中获得丰富而强烈的感受、体验乃至情感,激发其思考与探究的冲动和激情,发展其创新能力。如我在指导学生制作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的过程中,注重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自已制作,修改,讨论,完善,教师只发挥指导性作用,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创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思考性的言行萌芽。
2.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研究创新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探索。因此,千方百计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
要把过去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上来。积极实践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在自主的基础上增强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善于动脑筋,能够解决各种问题。着重培养学生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三、通过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无论是培养的目的、途径,还是最终结果,都离不开实践。遵循实践性原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坚持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和评价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我校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始终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所有的作品坚持让学生自已完成,老师不直接参与制作,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另外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也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更为以后进入大学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相互间协作,在合作中创造
协作是指由若干人或若干单位共同配合完成某一任务。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不只是跟他们的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创造潜能的发挥。个性品质中的协作特征就是这样一种因素。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不善于合作与交往,而与别人合作交流可以增加创造性。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一生当中涉足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要想在现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就必须学会与别人进行交流合作。由此看来,人的创造性既是一种个人化的品质,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特征。培养青少年的协作精神,首先要从小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学会与人相处、关心他人。其次是要多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学会在一个有竞争的集体中进行工作,学会在与人合作中进行创造。
五、营造创新的校园环境
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为此我校十分重视在校园中营造创新环境与创新的文化,不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科技制作培训班,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每年定期开展科技节,全校同学都可以把自已制作的创新作品拿来进行展示,并且对创意新颖的作品报送参加马鞍山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的还可以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这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使同学们对于不同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涉猎,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从而学习他人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以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让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并选派教师指导,并对学生的科研课题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中国教育学刊,2000(01).
[2]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教程.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