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4-04-29 20:11周瑞琴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吸引数学问题兴趣

周瑞琴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课程理念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结合工作实际,我深感无论是普通初中的数学教学,还是中职教育的公共基础数学教学,都要以问题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 而如何巧妙地设计问题,创设有趣的情境,使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数学问题;效率;兴趣;吸引

下面我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设置精彩、富有吸引力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多数中职教育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没有考上普通高中,在初中阶段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不够,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畏惧、抵触心理,基于这些原因和现状,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要结合学生及其职业教育的特征,在课堂设问上下功夫.

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一种潜在的激励学生的巨大力量. 在教学中,当一名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如在学习《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章“不等式”“2.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要得到不等式的传递性和加法性,可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比身高

甲同学比乙同学高,乙同学比丙同学高,那么甲同学比丙同学的身高怎么样啊?老师同时叫身高不等的三名学生站在讲台上让其他学生观察比较,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迫切想知道这里面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

这时我告诉大家,设甲、乙、丙三名同学的身高分别为a,b,c,如果a > b,b > c,那么就可以得出 a > c,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不等式的性质1”,我会给它起个名字叫传递性.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这时我又告诉学生,我们不但可以通过比身高可以得到不等式的性质,还可以通过比年龄得到它的其他性质,大家想知道吗?这时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我紧接着给出了第二个问题.

问題二:比年龄

妈妈今年58岁,我30岁,三年前与三年后妈妈与我的年龄大小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即:58 > 30,58 + 3 > 30 + 3,58 - 3 > 30 - 3.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到不等式的加法性——给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 > b , 那么a ± c > b ± c. 我们只需通过比身高和比年龄就可以得到不等式的两个性质,学生不但对不等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很容易地接受了新知识.

二、利用生动的图案和有趣的实验、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一些理论化、抽象化比较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设计相关实验和游戏,或者利用直观的图形、图案,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问题形象化,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集合的运算”教学中,我准备了两块拼在一起含有数字和字母的儿童玩具积木分别表示集合A 和 B,找这两块积木都含有的数字和字母,从而得到交集的概念,再把两块积木拼在一起,找所有字母和数字拼成的整体,因此得到并集的概念. 这样把数学问题用学生感兴趣的五颜六色的图案来代替,体现了数学的乐趣性.

又如,在《基础模块》下册“10.2.2频率和概率”教学中,教材中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初步认识,并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一个枯燥的数学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很好地掌握.

三、使用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符合学生逻辑思维和实际情况下,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采用生动而又富感染力的语言或感兴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 往往一个笑话、一个生动事例,就能给学生以美的遐想和启发,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树立他们奋发进取的信心. 比如,在讲解求绝对值不等式|x| > 2的解集时,我叫了几名同学站成一排,以某一名同学作为原点,以两名同学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找出到原点的距离大于2的同学都有谁,从而得出不等式的解集范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从而使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曾说过:“兴趣就是花少量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可见,学生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任重道远,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 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唤醒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灵动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吸引数学问题兴趣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浅析旅游业吸引游客的诸元素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