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感培养,摒弃繁琐分析

2014-04-29 00:46邹秀兰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言实践朗读能力语文教学

邹秀兰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更是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重视语文课的语感教学,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学才会有出路。

关键词:语感训练;语文教学;朗读能力;语言实践

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于语言的感觉。它是一种立体的感觉,语音准不准,用语当不当,句子通不通,语感强的人一听就听出来了,但这只是语感较为浅层的一面。从更深层次讲,语感是社会人的一种丰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语言的感觉只是它的现象,实质是心灵的感觉。语感的强弱虽得自父母遗传的先天基础,但更多在后天的语言环境中转化而来。每个人都具有语言天赋,天赋当然会有高低之分,但天赋只是给予了人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成为现实性,必须经过后天语言环境的熏陶和言语实践的培养。

那么,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古人非常重视“涵咀”,留下“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心得,说的就是诵读的效果。教师可依据不同文章的体裁特点,进行不同的朗读训练。如:对戏剧体裁,可以采用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并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文言文,则要反复诵读,先读清句读,进而读出感情;对优美的诗歌与散文,则要强化美读,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且通过朗读将作者的情感完全表现出来,而对议论性文体,则要注意读出层次。

二、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不是教师教会的,语感的形成需要语言感受,更需要语言实践。而在讲风盛行的语文课堂,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必然很少,因为语文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繁琐分析,多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语言实践,既要有时间的保证,也就是说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学会自己感知课文的语言,更要教师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近几年,我尝试利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说话的内容与单元教学联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将阅读的语感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培养语感的最高层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还要善于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语言实践的机会还可向课外延伸,如开展小记者采访、演讲赛等活动。

三、加强语言的仿写训练

人的语言能力的学习、语言能力的形成,其实主要是依靠对前人经验的一种模仿;且基本是一种“不求甚解”的模仿。因而,仿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对于其中的一些精美语段,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还可将它们作为语言仿写的典范。如:学过《荷塘月色》一文,我要求学生仔细品味描写月下荷塘的语言,并尝试运用其中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以“校园之晨”为题进行仿写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习舒婷的《致橡树》,也可尝试让学生选择一些其他的意象来表达与舒婷或相似或不同的爱情观……

语文能力的获得靠的是“习得”而非“学得”,“习得”比“学得”更重要。“习得”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学得,它需要的只是教师的稍作点拨和引导,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减少繁琐的分析,加强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体验与积淀,进而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新余七中)

編辑 代敏丽

猜你喜欢
语言实践朗读能力语文教学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高中英语课中如何指导高中生探究性学习
语言积累,和风细雨最润物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