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灵
摘 要:高中文科班学生情感丰富,思维跳跃,在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根据新课程、新标准要求,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文科班学生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把握非智力因素的特点和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文科生;高中数学
学习是智力活动的过程,其效果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智力因素的培养一直备受关注,但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焦虑等)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及促进作用却往往被忽视 [1 ]。高中文科班学生情感丰富,思维跳跃,在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调查文科班学生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和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对改善文科班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将发挥积极作用。
1 调查方法
依据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 [2-3 ],结合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实际特点,设计了高中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中共48个项目,除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外,主要包括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考试压力、父母期待、数学学习方法等方面。
调查对象确定为本校高三年段文科班165位同学,理科班150位同学。通过文理科同学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把握文科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及差异,便于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15份,收回有效问卷295份,其中文科班生150份,理科班生145份,有效率达93.7%,满足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要求。数据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 [4 ]进行频率统计的方法。
2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文件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影响的诸多方面,主要包括了对数学的认知、兴趣、学习方法、考试压力和家庭期望、课堂氛围等因素。
2.1 对数学学习动机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55%的同学对数学课学习不是由于好奇心,而主要是来自升学、就业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其中,文科班74%的同学学习数学的动力主要来自高考的压力,理科班也高达62%。现阶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考试还是被作为检验教与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正因如此,应付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这一学习目的在数学学科上表现尤为突出。
通过调查可知,文科班学生对数学的喜好水平要整体低于理科班学生,33%的文科班学生认为在所有学习科目中,数学最枯燥,比理科生高出14%。尽管文科生更不喜欢数学,但是主观上却更希望能学好数学,文科生想学好数学的比例高出理科生12%,可以看出文科生对数学既爱又恨的复杂心态。
2.2 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调查结果中,8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好数学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兴趣。有了兴趣地参与,才有积极性,72%的同学觉得自己在学习积极性高时,领悟快、记得牢、效率高。而超过50%的同学认为最能调动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是正确解题后的成就感,其次才是教师的授课方式。
通过分析可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態度决定其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决定数学学习的自觉性及学习的效果,这也是高中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2.3 数学学习方法及效率
课堂是学生掌握新知识、新能力的主要场所,目前学生学习的生活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40.3%的文科生认为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其次是对数学缺乏兴趣,占38.7%,这两个原因比例就占了79%。与理科班学生对比可知,数学学习兴趣对文科班的影响要远大于理科班,因此提高文科班数学学习兴趣应该是一项重要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84%的文科班学生都不经常课前预习甚至从来不预习,而通过对数学成绩居前列及中上的同学与数学成绩较差同学的对比分析可知,成绩好的同学中有63%的同学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其中7%的同学预习时间达30分钟。而成绩差的同学规律正好相反,有预习习惯的同学比例仅11%。可见,课前预习是一种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
在完成课后作业的环节中,60%的同学课后是直接完成作业,碰到不会的再去查书,还有28%的同学碰到不懂的要么空着不做要么就抄袭同学的。对于有经常写学习后记,整理笔记,提炼和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同学,仅占调查总人数的7%。通过分析可知,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有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
学习要注意效率,听课尤其如此。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理解老师的讲授,把握住老师授课内容的重点。通过调查,53%的同学开始学习时状态还可以,但坚持不了多久就分心,50%的同学也认为自己数学学习效率很是一般。而48%的同学能集中注意的听课时间为20~30分钟,28%的同学甚至才10分钟。为深入调查,问卷设计了“上课时有无开小差,做小动作或与同学小声说话等现象而不听老师讲课”的行为调查,结果见图1所示。文科班91%的同学都有上课开小差现象,其中经常开小差的占25%。而造成上课开小差的原因中,听课枯燥位列第一,文科班比例达51%,其次是心情不好,比例达25.2%。
2.4 数学考试压力与家庭期望
良好的家庭与师生关系等外部不稳定的因素对高中生数学应试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2 ]。学生个体在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首先寻求的是来自家庭的保护,在自我安慰的基础上寻求教师的激励,并借以释放紧张、焦虑等情绪。调查中,82%的家长都要求学生要努力认真,有的学生觉得如果考不好,父母会觉得丢脸,形成了一定的考前压力。特别是大考的时候,56%的同学认为情绪因素对考试发挥会有一定的影响。可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大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紧张和焦虑等较强的挫折感,其心理认知是否定的、消极的。当自我实现的动力不足,对数学学习与应试缺乏控制力,从而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影响学习。
2.5 其它影响因素
调查中75%的同学认为使自己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缺乏兴趣、方法不当。选择影响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兴趣的学生认为,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去钻研,即使数学基础差一点,也能通过由兴趣激发出来的勤奋来弥补,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此外,60%以上同学认可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重要。近60%的同学希望老师幽默风趣,感情丰富,最不喜欢课堂上气氛沉闷。调查中,40%的同学与老师的交流较少,都处于被动方,而50%的同学之间都比较积极、主动,喜欢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而不得其解时,也常选择与同学讨论。学生认为,教师的数学业务能力、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水平、敬业精神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影响很大。当老师感情很投入地讲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尤其是在数学课上,当同学解答正确时,69%的同学期望老师进行表扬,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感情很投入地讲课时,60%的文科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而理科生僅占44%,可见文科生普遍比较感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
3 思考与对策
通过对文科班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把握了文科班学生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征及现状,经过思考,改善文科班数学学习效果的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
3.1 增加兴趣,重建自信
通过分析可知,文科班学生学习数学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兴趣。所以对文科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消除文科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最直接的方法。兴趣的培养应贯彻在整个中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实现。
(1)感受成功体验,增加信心
成功的体验是潜能开发的催化剂。改善文科班数学学习状况不能操之过急,开始的知识辅导宜“慢”宜“少”,多给“甜头”,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满足感,逐渐唤起自信。
(2)改善师生关系,良性互动
文科生感情丰富,对老师的喜好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应该改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让学生亲近老师,可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和挫折感。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 [5 ]。
(3)适当介绍数学史案例,凸显数学魅力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适当介绍数学史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魅力,对数学产生亲近感,逐步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6 ]。
3.2 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与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数学尤其如此。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会使学习有序而轻松,更有积极性。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文科生数学学习习惯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倘若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后更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能碰到疑惑就立即翻书。
(2)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讲,尽量避免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3)善于归纳总结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课后不应马上做作业,而应先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像放电影一样将知识过一遍,把重要的题型和方法整理到反思本上;在老师讲评完作业后要及时将自己易错或不会做的题目整理到反思本上。只有不断进行积累、归纳,知识才能升华为能力。
3.3 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1)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文科生在数学课堂上最怕气氛沉闷,因为文科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一旦沉闷,极易走神。因此老师应加强驾驭课堂气氛能力的锻炼,能准确把握课堂情况,能敏锐觉察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讲课过程中,多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并适当穿插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有趣话题,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2)多肯定激励,因人施教
鼓励是金。69%解题正确的同学都期望老师进行表扬。因此老师不要吝啬赞扬和鼓励。当然赞扬要建立在欣赏和尊重的前提下,不能滥用,否则容易被认为“虚伪”、“太假”,可能适得其反。文科班学生学习数学水平差异较大,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 [7 ]。学习好的,要激发他更强烈的求知欲,学困生则要依据他的水平多给些基础题让他体会成功,增强自信。
4 结语
大多数高中文科班学生对数学学习感觉困难,无所适从,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本校高中高三年级315位同学的情况,通过文理科学生对比分析,掌握了文科班学生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及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对策,为提高文科生数学学习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薛敏.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山西科技,2009(2).
[2] 姚雪理.高中生数学应试心理归因调查[J].丽水学院学报,2005(5).
[3] 刘恭冶,周幼荷.以非智力因素为契机培养数学差生的学习兴趣[J].咸宁学院学报,2010(6).
[4] 韦中庆,韦程东.Spss软件在高中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2(6).
[5] 胡波.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刍议[J].池州师专学报,2004(6).
[6] 薛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科学咨询,2007(16).
[7] 董艳.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镇江高专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