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问题导向,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

2014-04-29 00:44阚红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31期
关键词:爱莲说文言文教学

阚红玲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珍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学习文言文,对于了解并传承古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爱莲说》为例,探讨了通过设置有导向性的问题来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的具体教法。

关键词:《爱莲说》;导向性问题;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038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珍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学习文言文,对于了解并传承古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往往要么偏重于词句翻译,要么偏重于阅读分析,要么先翻译后分析。这三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由局部到整体,甚至只有局部而无整体,只注重知识的结果,而忽略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无法得到情感的真实体验,所获得的是死的“知识”,难于转变成能力,也会使课堂枯燥乏味,更会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丧失兴趣。因而这样形式的教学总有不足取的地方。

如果我们通过设置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自主学习和探究,并贯穿情感教学,让他们感受其中深藏的意蕴、凝练的语言、跳动的韵律,体会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思想美,那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势必会被激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必然大大提高。毋庸置疑,所设置的问题是一个方法和策略的问题,不仅是联系学生与文本之间桥梁和纽带,更要具有导向性。

下面,笔者就以《爱莲说》为例来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突出问题导向”的应用。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他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軍,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本人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

学习《爱莲说》,一是要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二是要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三是要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这篇文章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力铺排描绘,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地慨叹。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课文的标题就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笔者以作者“爱莲”为情感基调来统领全文,通过设置具有导向性问题、将情感贯穿教学过程,采取分步阅读来组织教学。

第一步:初读闻莲香。有了对作者喜爱莲花之情的了解,学生的阅读就不再盲从、纯粹,而变为有目的有感情。此环节,大多学生能够独立疏通字词,读得文从字顺,字正腔圆。在初读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作者看来,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呢?”(展示一张莲花的图片)。学生能很快地在课文中找到有关莲的可爱的句子并反复阅读,从莲外形、香气、气质来体会。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外面是笔直的茎秆,中间是空心的,一茎一花,专一,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亭亭净植”,“植”,树立,具有特立独形的外表特征,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独特的、表里如一的性格。香气:“香远益清”,莲花香淡而不俗,在清风的吹送下发出清幽的香气,暗示着作者的高尚品质。气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端庄,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但是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被洗涤过,也不显得妖媚,只可以让人远远地观赏,而不能被人玩弄。从这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喜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

第二步:品读悟莲性。此环节笔者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作者赋予莲哪些君子般美好的品格?”学生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能够翻译理解文章中有关描写莲的句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的了解语言文字入手”,因此笔者不需要要求学生去“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学生会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通过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或者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高效的完成了词语的解释、课文的翻译、文意的疏通等问题。自主学习中,学生由被动“灌输”转为主动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传统的“大满贯”无法比拟的。学生通过自读、自译、自品,对课文的把握会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深入的体会。有学生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词句简洁流畅、意境优美,对莲花的外在形态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莲的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耿直,不屈服于权贵,有着像莲花一样‘亭亭净植的高贵品格。”有学生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两句话凸显了莲的风度和气节,同时也体现了莲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第二个问题:“作者独爱莲,为什么还写了别的花?” 要解答这个问题,学生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品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别的花的不同情感,从而了解它们在文中的衬托作用:用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作对比,更突出了莲花的形象以及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不慕名利,追求纯洁高尚品格,鄙视世俗恶劣风气。

第三步:赏读鉴莲志。在这个环节笔者设置的第一个问题是:“作者对三种花所代表的三种人持怎样的态度,从而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已获得的感知和课前搜集到有关周敦颐的相关情况(如,大文豪苏轼作《故周茂叔先生濂溪》诗,就对他甚为推重;诗人黄庭坚也称其“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日风霁月”),形成对作者认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处事公正,不慕名利,充满智慧,处事果断,不攀附权贵,高洁清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示学生抓关键词语(如,通过语气词“噫”表现作者这种千年一叹中的无奈及知音难求的寂寞之情)反复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菊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逸者”;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莲清劲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者”。作者明写物而实写人,明写物理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惋惜、讽刺和赞美。可谓借花抒情,情深意长。三位一体,作者通过赞美“莲”,达到赞美君子的目的,赞美中透露出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观,赋予了“莲”以内容和意义。

在本文的教学中,笔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以感情贯穿教学过程,采取分步阅读的形式来整体架构课堂。这种以问题为导向教学的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模式,实现了“以生为本”的师生双向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真正地凸现,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文言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大满贯”,师生也得到了解放,教师不再“苦”教,学生不再“苦”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问题”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学生学情,能够切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向要能富有层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增强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要能起到了积极组织引导、激励评价的作用。其实在中学阶段,很多文言文都可以采取突出问题导向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学 221000)

猜你喜欢
爱莲说文言文教学
爱莲说
李开岭
爱莲说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