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桃
摘要:初中学生逆反心理是当前学校教育中面临的一件头疼事,本文着重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三方面原因,并提出学生、家长、教师应共同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关键词:逆反心理;原因;调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010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其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
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自身原因、家教不当与学校教育的问题。
其一,自身原因。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这一阶段,大脑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为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表现在行为上,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想以成人自居了,喜好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批判态度。特别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但又缺乏生活经验,不恰当地理解自尊 ,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这时家长的“ 关怀”、“叮咛”,反被认为伤害了其自尊心, 从而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逆反心理。
其二,家教不当。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家教方式会培养出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地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初中生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其三,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可能还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主要表现在:1. 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具体说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不认真探索教育最佳、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进而使学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2.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初中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3. 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一点小错揪着不放,使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失去信心,在情感上与教师对立甚至背离并反其道而行之。
“你要求我这样,我偏不这样”的逆反心理,最容易引起教师、父母的恼火。而教师、父母越是恼火,对学生就越发训斥,这样就使学生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他们与父母、教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学生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对学生进行情绪调适,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刻不容缓。下面,笔者就从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来谈谈如何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 。
一、学生可从以下三方面来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
1. 理解。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教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大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教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就不会有逆反心理了。
2. 把握自我。经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教师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另外,还要主动与他们接触,向他们请教,这样多了一份沟通,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3. 学会适应。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二、家长可从以下三方面来防止和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1. 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活动。孩子升入中学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一般不会发生越轨的行为,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心。特別是不要过于盘问孩子的电话、信件,一般也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这样才能在家长和孩子中间架起信任的桥梁。
2. 多与孩子交流。比如在吃饭时和孩子谈谈学校里的事情。家长也可以说说自己单位里的趣事,在看电视的时候互相交流想法,或者找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氣,全家出去玩玩,让孩子把家长看成朋友,而不是整天逼着他做作业的那个“凶巴巴”的人。
3. 适时正确引导。青少年都不喜欢別人对他的行为横加指责,因此家长的教育方法要讲求艺术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在新年或生日时送孩子几本积极健康、可读性强的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外伟人故事》等;也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自己青年时的经历。
三、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来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1. 确立切合初中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针对初中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
3.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方式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四、积极利用逆反心理,创造完美人格
当然,在防止和消除当前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时候,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想到可积极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来创造完美人格。如:1. 教师可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2. 在向学生进行思想灌输时,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正确进行逆向思维。3. 在学科教学中,可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因势而导,让逆反心理为我们服务,从而造就学生的完美人格。
总之,防止和消除当前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需要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互相协调,缺少任何一方面都很难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调适,也不利于培养人、造就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许庄初级中学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