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琴
摘要: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注意布置的课外活动作业要紧密和生活联系,激发学生的长久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激发兴趣;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026
朱熹云:“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理想的物理教学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情感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教师的教法领域问题,又是学法指导领域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重视精心构思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点燃起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创设的情景应尽量体现以下特点:
1. 新奇:充分利用少儿的好奇心,做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或播放一些奇妙的自然景象,激发他们去探求科学的奥妙。例如“大气压强”课题的引入,利用一只小试管放在一只稍大的、装满水的试管中倒立,学生发现小试管不仅不下落反而上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 学生认为有价值(如实用价值、社会价值等):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有哪些用电器,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电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若把多个用电器连入同一个电路中,有哪些连法?
3. 尖锐(或者在认知上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即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太平淡肤浅的问题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机械效率时,先让学生测量滑轮组提升重物做的功和动力所做的功,结果发现与理论分析(功相等)相矛盾!“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其中的原因。
4. 时效性强:可结合新闻热点、生活时尚提出课题,尽量避免使用老生常谈的话题。如利用同学们对春节晚会中刘谦魔术的喜爱,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笔者用矿泉水瓶和胶头滴管自制了一个“潜水艇”,上课时笔者对同学们说自己有比刘谦更大的魔力,能隔着瓶子让胶头滴管上浮或下沉。学生看到笔者真的能做到,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1. 以感情投入来激发兴趣
既然是和孩子们打交道,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尤其是童心未泯的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先让学生喜欢你,教育、引导才能真正起作用。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与我们和乐相处,教学的效果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提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教师而喜欢他的课,也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教师而讨厌他的课。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应有一颗爱心,教师的言行举止就是“爱学生”的感情体现,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有饱满的精神、良好情绪,才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微笑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和蔼的语言能像春风那样惬意、畅快,能带给学生鼓励、信心、勇气、力量,会使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从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2. 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引导学生猜想: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本身的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主动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理规律等。使学生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电阻率”的表格数据,认识到导体的电阻可能与温度有关,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个个都兴趣盎然,很快就得出了“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其实,学生通过探究自己总结出的规律与结论印象会更深刻,更持久。
3. 注重语言幽默,激發兴趣
物理教学中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驰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同时,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对物理教师的亲切感,这样教育效果将会更佳。例如,一次在利用学生电源做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时,学校突然停电,在到准备室拿干电池之前笔者对大家说:“休息一会,广告回来,精彩继续。”学生反应过来后乐不可支,后面的教学轻松自如。
4.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激发兴趣
学生在情境、问题、好奇的引发之下,主动地去做实验、看课文、查资料、相互讨论、请教教师(听讲),有了很大收获,让他们展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对问题的猜测、实验体验、实验结论等,不仅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心理素质,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而且对其他学生有着启迪思维、拓展思路、激发想象力的作用。例如,在“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这节课上,学生在做完实验,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时,除基本知识外,很多学生还展示了他们在实验中独特的体验、经验以及产生的疑问。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做实验时发现两灯泡并联时,比串联时要亮,不知道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借邻组的灯泡,将三个或四个灯泡串联,从而得出“串联的灯泡越多,灯泡的亮度”越小的结论;还有些学生因“发现的规律”不同引发了争论:有学生认为两灯泡并联时亮度相同,而有的学生认为亮度不同;有的学生还给大家演示了局部短路的现象;有的学生介绍说跟教师学会了用一段导线检查判断哪部分电路开路的方法等等。这些展示给“发现者”带来浓厚的成功感、自豪感、好奇心、学科兴趣等等,同时对其他同学也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引领作用。
三、布置的课外活动作业要和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特有的魅力,在课外活动中以种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终生学习乐园。如: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课下让同学们自己制作刻度尺测量身边的物体。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对学习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实现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
(作者单位:山西省交口县康城中心校 03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