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

2014-04-29 01:21:15张诗雨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4期
关键词:精品课科学探究高效课堂

摘 要:案例研究是基于教学研究、立足课堂、源于教学事件的一种教学追求与探索,是从“以课程为中心”向“以课堂为中心”转型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教师自主探究、团队互助、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吉林市船营区小学科学学科在教研员张诗雨老师的带领下,以有效的科学探究为目标,以案例研究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科精品课的研磨活动,为培养更多优秀教师,积累更多优秀课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科学探究;精品课;案例研修;高效课堂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工程中,船营区小学科学学科以“有效的科学探究”为目标,以案例研究为活动载体,从问题入手,选取了课堂教学转型中的有效支点——“小学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研修主题,以分层推进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科精品课的研磨活动。在不断积累总结、反思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具有我区特色的精品课研磨机制,形成了“团队研修、资源共享、反思提升、专业引领”的研修模式,在依托骨干教师团队研制学科精品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面我就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为例,谈谈我们学科进行课例研究的具体过程。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案例研究开始于我的随机听课,恰逢科學教师侯斯文执教此课。侯老师是毕业于北华师院的一位青年教师,虽然教授本学科的时间不长,但其思维清晰、表现力丰富、可塑性很强,我抓住这一契机,决定以此课为载体,采取“原形为阶段—新设计阶段——新行为阶段”三段式的研修策略,深入开展案例研究活动。

一、原行为阶段

侯老师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按照教材呈现的顺序,先后利用尺子、小鼓、橡皮筋、音叉等实验材料,通过“使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观察音叉的振动”三个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但由于侯老师对科学探究流程的把握还缺乏相应的专业理念的支撑,致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课题导入部分时间过长,绕了一个大圈子才进入到研究的问题,致使后面的实验探究环节时间不足。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性不强,如:由于在学生实验前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提供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实验记录单,导致整个实验环节嘈杂混乱,学生只对如何使物体发出声音感兴趣,根本没能关注发声物体本身的变化,因而实验后的交流汇报和实验结论的得出环节都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十分牵强,学生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没能真正理解。

于是,我带领学科研修室成员展开了对此课教学的深入研究,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推敲、细致的研磨,最后形成了符合科学学科教学理念的新的教学设计。

二、新设计阶段

经过会诊改进后的教学设计主要环节是:

1.创设情境,制造声音

2.收集事实,提出假设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5.思考延伸,巩固应用

按照以上的教学思路,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科学概念。但由于做课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机智,实验活动中教师把持得多、学生动脑的机会少,过分关注了教学的预设,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一些问题没能给予及时的处理和有效的追问,使探究活动出现了一种浅尝辄止、流于形式的现象……

三、新行为阶段

针对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带领学科研修室成员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讨交流活动,让教师在一次次教学诊断、反思完善、行为跟进的过程中,经历课例研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经过我们再度研课、议课后的教学设计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着重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处理:

1.由扶到放,凸显探究过程

经过几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这一概念非常抽象,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即“物体发声是由于敲击、碰撞、弹拨等外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这一根深蒂固的前概念有着非常大的矛盾冲突。那么在实验设计环节,我们利用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发声物体本身的状态发生着改变即“振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概念,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1)指导学生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将音叉轻轻放入水中或贴近静止状态的乒乓球,用看的方式观察音叉的振动;(2)指导学生敲击音叉,用手或脸触碰音叉的方式感知音叉的振动。然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找出音叉发声时的共同特征:音叉不发声时处于静止状态,音叉发声时处于振动状态,初步感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而后在上述实验感知的基础上,再运用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小鼓、尺子、橡皮筋及自带发声物体的实验。通过这种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地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较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科学概念。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运用一看、二摸、三画、四说等多种探究方法贯穿物体发声实验的始终,使学生发现了更多的有关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一看”,即认真地观察实验结果。音叉敲击发音后,放入水中,水花四溅,泛起微波,将乒乓球弹拨开来;敲击小鼓,鼓面颤动,引起鼓面上的豆子也在颤动……“二摸”,即用手或脸等身体部位去感知敲击音叉时那种又麻又痒的感觉。在歌声中触摸人体发声器官,在手机的铃声中触摸手机,让孩子们再一次验证了已学的科学知识。“三画”,即在看与摸的基础上,将物体发声时一瞬间的感觉,用孩子们喜欢的、易于接受的符号画出来,使物体发声时的动感更加直白。波浪线、闪电符号替代了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孩子们用他们独特的思维审视这一科学过程。“四说”,即通过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前后状态对比,找寻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从而探寻声音产生的真正原因,在这些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将会更加投入、自主、高效。

3.创新教学方式,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为了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们又设计了巩固提高、拓展延伸这一环节,通过怎样让发出声音的铜锣立即停止发声这一教学活动,以一种逆向思维验证了学生的探究结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独具匠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对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辅导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小学科学教育案例精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09.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精品课科学探究高效课堂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乐府新声(2021年3期)2021-11-04 09:22:04
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传动系统诊断与维修》精品课建设
网络教育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山西青年(2019年11期)2019-01-16 20:17:39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37:32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性教学经验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10:22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47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