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军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陈旧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教育的实施恰恰可以为新时期的人才需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大力开展创新教育。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以阅读为起点
首先,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读书,依据创新教育的规律,开展创新教育学生应在教师的引领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内容,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背景或侧面的了解,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基础。其次,引导学生掌握课文重要词语重要句段,并进行重点诵读。最后,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掌握,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另外,我在實施创新教育时还注意做到“五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时动笔,能够加深记忆,掌握难点、要点,有利于大脑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创新教育以阅读为起点,使学生能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认识,然后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及创新教育,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培养搭好平台。
二、“问题”是关键
创新始于“问题”,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问题”是一切认知的起点,是求知的动力,是创新教育的重中之重,问题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工人的创新是在熟练掌握某种技能后感觉还有些什么欠缺的,进而提出问题,于是就孕育出创新的嫩芽。科学家们源于对问题的设想,因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也要有它的生长点。
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在教学中,大部分同学不敢问,主要是因自卑心理或紧张心理。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消除自卑或紧张心理。另外,还可以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提问不能无目的乱问,而能问到关键之处。在学生提问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耐心。耐心引导,耐心地处理。
2.对学生的问题予以鼓励。让学生对自己的提问有信心,保护孩子的勇气和自信。
3.面向全体学生。引导解答,鼓励提问,培养信心都要面向全体学生。
三、探究,讨论是渠道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面的了解,而不是老师一个人的滔滔不绝,而是让孩子自主探究讨论,经过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活跃思维,深化认识,提高能力。这样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提高了孩子们的发言的积极性,创新教育的通道才真正的被打开,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
另外,在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做孩子们的学习伙伴,充当领头羊的作用,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概括、点拨。例如:本册《捞铁牛》一文重难点是理解主人翁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教师可以先演示实验,创设文章情境,然后组织学生探究讨论铁牛是怎样被捞上来的?最后讨论得出结论,铲沙—船身漫漫上浮—铁牛一点一点向上拔—拉上岸,通过这样讨论,很复杂的知识学生却能很容易地掌握了。
四、课堂小结是提高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要抓住课堂小结这一环节,经过一节课一教学,学生对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基本的掌握的程度。然而,学生这时对知识的掌握太过零散,不够系统,对知识结构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因而,这时教师要引导孩子通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让模糊的思路清晰起来,使学生对教学目标得以系统的掌握。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和提高,在总结与讨论过程中,孩子们对同一内容或有不同的观点,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教师要适时地加以赞赏,保护孩子们的创新信心。
五、反馈练习
新课教学完成后,就可以对所学进行练习,从而了解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根据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教师的要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安全、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思维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洪县梅花小学)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