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英
摘 要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教学的难点。针对如今文言文教学中“老师重精讲、重做题,轻诵读,学生诵读水平低,厌学文言文”这一教学现状,本文主张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首先对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作简要评述,接着结合新课标、文言文自身的特点及相关心理学知识阐明了实施诵读教学的依据及作用,并重点论述实施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 文言文 诵读教学 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lassical Reading Teaching
TANG Sanying
(Luzhou Jiangyang District Jiangbei School, Luzhou, Sichuan 646000)
Abstract Classic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but also the difficulty of their teaching. For now the classical teaching "the teacher re succinctly, redo questions, reading light, low students' reading levels, weariness classical" this teaching situation, this article advocates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reading of Chinese classical. First, the status of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brief comments, and then combined with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classical psychology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knowledge to clarify th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of teaching reading, and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lassical approach guidance.
Key words classical;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guidance
1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诵读量少,诵读面窄。(2)应试教育的影响。(3)学生主体的抵触。
2 实施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依据
2.1 课标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到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此,笔者主要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来说明诵读的科学性。
诵读可以带动说、写能力的发展,这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体现。诵读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学生通过熟读、背诵,加以消化吸收,很自然就会进入口语的表达之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是相互配合的,尤其是读,我们要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诵读也体现在能够塑造人格、启迪心智、激发我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民族文化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它形象地告诉人们怎样认识生活、面对生活、创造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塑造健康人格的经验,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启迪我们的心智。
2.2 科学依据
从生理、心理学角度看,文言文诵读与人的视觉器官、发音器官、呼吸器官、听觉器官和人脑等多个器官有关。因为我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是在大脑的支配下,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调整呼吸,感知行为。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由此这样使各器官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使大脑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带动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文言文自身的特点
简洁、典雅是文言文的特点。它音韵和谐,句式整散结合,气势磅礴,文句娟秀兼有,非常适合朗读。
中学课本所选的文言文是从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挑选出来的精品,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它们具有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美,这主要反映在押韵上,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韩愈《答李翱书》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者皆宜。”这句话实际上也提到了文章语言的节奏问题。古诗文中还运用到大量的对偶,增强了文章的语势,使一对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因而,吟诵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形神兼备的效果,美感无穷。
3 文言文诵读教学方法指导
3.1 激发兴趣
3.1.1 更新观念
兴趣的激发,首先应更新观念,不但要更新学生的观念,同时也要更新教师的观念。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应该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致力于文言文诵读教学:变老师串讲为学生自读、理解文意;变老师分析为学生诵读领悟,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行动。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增多了,课堂沉闷的局面打破了,使学生原对文言文的“厌学”转为“乐学”,也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41页)
3.1.2 多种形式,营造情境
改变单一的诵读形式,使诵读形式多样化。或分角色读,或男女生竞赛读,或按座次轮读,或齐读、自读、领读,师生隔段读等等。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愿意读,养成一种好的诵读习惯。
借助一些教学辅助设备,使诵读手段多样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可配上音乐,可配上画面,可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各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为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3.1.3 巧用第二课堂
文言文的诵读,不应局限于课内。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抓住中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文言文朗读、背诵比赛,以此形成一种竞争活动,同时教师也能借此检验学生的诵读水平。
3.2 诵、读相结合
3.2.1 以“读”为先锋
教师范读。在如今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用文言文自读或录音机范读代替教师的范读,认为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不然,教师的声音有可能不那么优美,朗读技巧有可能不那么成熟,但教师范读的目的在于用声音向学生传递自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有时可使师生心心相通,激发起学生读的欲望。
读思结合,贵在用疑。北宋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教师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这样边读边思考,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2.2 强化背诵,提高素养
(1)指导学生背。秦牧指出:“青年的记忆力很强,多背诵名篇、名言会终身受用。头脑里记忆的多了,用起来就会左右逢源,俯首即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强调背诵的好处,更教给学生一些背诵的方法。如化整为零,分段背诵,查漏补缺,以及在充分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运用尝试记忆法,也可抓住古人行文中常用的结构修辞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帮助记诵。
(2)督促学生背。教给了学生正确的方法,还应督促学生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当然,这儿所说的背,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同时为学生构建和谐的环境,让他们主动、开心去背。
(3)巩固记忆效果。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斯浩的遗忘定律: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的,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所以对记住的文章要反复背诵,不能背了就不再管它了,应采取多种形式去强化,巩固记忆成果。在此,笔者提倡用口语表达法来加强记忆,因为“五官”和“五到”是记忆的根本。
综上所述,文言文的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诵读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作为语文老师,对于文言文诵读教学,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它,肯定它,并科学地运用它,引领学生在诵读中理解、积累、感悟以及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从而使学生真正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