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体化经营机制 协同提升镇域学校品质

2014-04-19 00:16房永军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38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房永军

摘 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以镇中心校为核心协同下属农村完小,以镇域一体为抓手促进农村最基层薄弱学校建设,从而促进镇域教育均衡是本课题的核心。我们从创设氛围,奠定镇域协同发展基础;多管齐下,确保镇域教育资源均衡;一体研修,引领镇域教师幸福成长;集体视导,促进镇域学校精细管理;过程协作,提高镇域学校办学质量;内涵发展,引导镇域学校特色发展六大策略入手经营镇域一体开展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经过近2年的实践,促成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整体发展,也为兄弟乡镇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了些许经验,为农村小学教育均衡之路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镇域一体;薄弱学校建设;实施策略

一、创设氛围,奠定镇域协同发展基础

实施镇域一体所属各学校和教师的观念是基础。如何实现“学校人”向“镇域人”的转变,如何克服镇小和完村小学校领导的学校本位意识是实施镇域一体化管理的前提。实践中建立了镇域学校联动每月“四个一”机制,即每月1次校长例会、每月1次完小巡礼活动、每月1次教育视导活动、每月1次的全镇性学生社团交流活动。通过四个一建设强化“镇域一体”意识。

农村完小处于中国教育层级的最底层,普遍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人治”意识比较浓厚,制度文化相当薄弱。帮助指导下属各校从教师管理有序有效、常规管理做细做实、班级管理尽显合力、处室管理创新创优、绩效管理公平公正、安全管理常中求实六个方面入手,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着力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多管齐下,确保镇域教育资源均衡

我们认为教学资源的均衡,特别是教师资源的配置均衡化是实现薄弱学校发展,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从六方面促进所属学校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工作。

(1)建立定期流动制度。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规范的教师流动政策。如日本文部省规定全国公立举出学校的教师平均每六年流动一次;韩国也有政策规定每四年流动一次;在国内江苏省苏州地区已有该方面政策导向。我们浙江省虽然提出了教育均衡,但尚未出台可操作,详细的教师流动政策。我们秉着“走小步、不停步”的原则。将教师流动以调动、支教、学习锻炼三种方式稳步开展。

(2)绩效倾斜稳定队伍。为稳定完小教师队伍,进一步调动完小教师及各类流动对象的积极性。我们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时,专门设立完小任教津贴,保证完小教师待遇高于镇中心小学;设立在完小任教市级名优骨干教师专项津贴和支教教师专项津贴,用待遇留住名优骨干教师。教学成果奖考核时,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镇中心小学和完小教师分别按不同制度考核,完小教师镇级以上成果给予奖励,镇中心小学必须在市级以上成果才有奖励。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在完小任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极大的稳定了完小教师队伍。

(3)缺门学科跨校任课。完小毕竟规模不大,我镇五所完小班级规模均在6-7班,学生人数在240~300人之间,再加上本镇师资配备本身比较紧张,各完小任课教师数在12-16人左右,部分完小平均一个班2个教师都配不到。这样的现状主要学科能够保证,但英语、信息、音美这些学科专职教师就很难保证。为此我们采取镇中心小学部分专职教师走教及邻近2所完小共享一名专职教师跑教的方式(教师编制在某一完小,任课在2个学校以上,各学校交叉设置)来确保完小英语、信息、音美等薄弱学科有专职教师,以保证完小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

(4)社团师资镇聘共享。农村学校社团师资缺乏,特别是完小薄弱学校更是缺乏。我们一方面内部挖潜形成“人人都是社团指导者”的格局。另一方面由镇中心小学集中聘请一些社会上一技之长的体艺工作者担任社团指导教师,轮流到各薄弱学校担任部分特色社团指导教师,形成了社会特色师资镇聘共享机制,保障了各个学校的社团师资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形成各校的办学特色和个性。在社团师资配备上也基本实现了均衡。

(5)教学装备完小倾斜。完小相对人数少,公用经费也少,公用经费只能保证学校正常办学所需,据统计2009年前我镇各完小用于教学设备改善的经费基本为零,各完小的计算机房有数量但无法用于教学,学科器材更是少得可怜。从实施镇域一体开始,我们将全镇小学的教育经费进行了统筹使用,教学装备重点向完小倾斜,明确提出公用经费生均拨付标准完小高于镇小。

(6)余缺设备镇域统调。对各校多余的设备,特别是镇中心小学多余的设备,我们按各完小所需无偿调拨于各完小使用。既提高了设施使用的效益,也提高了完小的装备水平。

上述六项措施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资源方面的均衡问题。为各校标准化学校建设创造了极佳的条件,2011年我镇六所小学(含镇小)省标准化学校通过率达到了100%,上虞市A级示范完小实现了全覆盖。

三、一体研修,引领镇域教师幸福成长

毋庸讳言,教育均衡仅靠外校“输血”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更需要让学校(特别是完小)自身转换为“造血者”。因此如何以镇小带动完小,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为我镇小学内涵发展服务,打造区域教育特色服务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实施镇域一体推进薄弱学校建设中付诸精力最多,最关键、核心的工作。

(1)营造发展氛围,以“镇域一体”强化学习需要。学校积极推行“镇域一体化研修”的策略,成立镇域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管理队伍,召开全镇教师学习型组织创建动员大会,做到全镇一盘棋,整体推进,各小学合力催化,让教师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充分发挥校园局域网、互联网的优势,开辟“教学热线”、“课改在线”等专栏,为老师们提供了交流空间,激发教师专业意识和学习劲头。endprint

(2)健全核心组织,以“指导中心”促动全体发展。校长是学习型组织的中坚力量,是广大教师成长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和示范者。由镇中心小学牵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高级职称、名优教师和镇学科教研组长组成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中心。

(3)打造骨干团队,以“青师联盟”凝聚教育精英。近年来,新分配教师总体数量减少,每年分配的新教师又分布在下属各完小,不易形成竞争氛围。为此,我们成立“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为全镇青年教师搭建一个更快、更好地成长的平台,开展形式丰富的读书活动、教学比武、课题研讨等活动,打造“精品团队”,催化学习型组织的活力。

(4)创新研修平台,以“个性化教育博客” 凸现行动张力。农村小学规模小,学校之间距离远,教师热心于学习,企盼于业务的提高。但没有名优特教师的指导与引领,只能通过网络学习、网络教研而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为此我们在全镇一体化的“博客研修”做了有益的尝试,突破了时空的约束与限制,凸显学习型组织建设行动的“张力”。

(5)协调三对关系,以“激励评价”引领教师成长。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我们科学协调三大关系使教师永葆研修的活力,持续学习动力。一是责任与荣誉的关系、二是过程与目标的关系、三是竞争与奖励的关系。要求教师年初制定自我发展年度计划,年末进行考核奖励。每季度由教科室组织开展评选论文案例等研究成果的评比活动;及时出刊互动刊物《古城教育新探》展示成果,以示激励。为使竞争更公平、合理,学校对老、中、青年教师分开制定竞争机制,因组而异组织评价,鼓励每个层面的教师实现自己拟定的发展目标。

四、过程协作,提高镇域学校办学质量

镇中心小学校和下属完小着力过程协作,在四方面保持一致,确保各个完小办学的规范、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办学质量的提升。

(1)课程设置一致。完小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尽量与镇中心小学学校保持一致。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由镇中心小学把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建议送给下属各完小,各完小根据各校特点以镇中心小学课程设置要求安排学校课程设置。

(2)教学进度一致。各完小学校备课、教学研究及教学进度基本上与镇中心小学一致。成立镇级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定时集中备课,定时集中交流。

(3)教学评价一致。各个学科质量评估与评价工作由镇中心小学统一组织。

(4)社团活动一致。健全规范学生社团活动,通过镇域联动、校际合作加强交流。要求各校以自身特色项目和各类特长生为依托,每月轮流当好全镇性大型学生社团联动活动的东道主,促使学校提高活动的档次,共享各校的特色教育成果,使更多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过程协作的教学管理打破了学校本位界限,引导镇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形成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的协作办学共同体,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和连锁放大效应,整体提高了镇域学校办学质量。

五、内涵发展,引导镇域学校特色发展

薄弱学校,无论学校规模大小,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和传统,或多或少都会有可圈可点的办学经验与特色存在。在镇域一体推进薄弱学校建设中如一味强调统一性,一概而论、千校一面,这样的改造和建设肯定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有悖于党和政府提出的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引导各学校自订发展规划,自拟发展指标,自我进行评价,自我完善与发展。

我们出台了上虞区内首个针对下属完小层面的内涵发展评价制度。我们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工作,促进各校规范、特色、自主发展。

(1)抓政策引领,为内涵发展奠基。我们确定办学行为等5个规范性指标,教育科研、师资素质等10个基础性指标,各校根据实际,可设定若干个自主发展指标。要求各个学校须达到执行课程计划、“减负”规定、财务纪律和行风建设、校园安全等5个规范性指标,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守规范办学行为这一“底线”。形成了“基础+规范+自主”的学校发展评价新体系。

(2)抓科学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内涵发展规划的制订需要学校管理者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周密思考、上下研讨、集思广益、科学决策。为此,我们十分重视抓好各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的制定。首先确立规划和自主发展指标体系制定的五大原则。其次规定制订出台内涵发展规划程序。第三强调发展目标的细化与落实。

(3)抓过程督评,促进自主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显著特点是改变以往“一刀切”的“大一统”学校评价方式,而是更充分尊重学校,更体现以校为本,更鼓励学校自主发展,引领学校“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的纵向比较和发展。为此,我们狠抓内涵发展实施过程的督评与监控。一是建立内涵发展过程的自评反思机制。为抓实内涵发展的实施过程,我们把学校内涵发展实施过程中的自评反思环节,作为终期评估的重要依据,做到自评反思、过程评估与终期评估相结合。二是建立经常性外部督评机制。镇责任督学在学校规划的制定、实施到形成性评价,均参与其中,知根知底,经常督评与指导,成效显著,已形成了督学与学校间的“协作伙伴”关系。同时建立年度督评机制,要求学校把三年的发展目标分解到各个年度,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并与学校年度考核紧密结合,更好地督促学校真抓实干、自主的、螺旋式的发展。形成了“自主+合作+监控”的新型学校内涵发展评价方式。

内涵发展评价工作的实施,极大的激活了我镇各小学的自主发展、特色办学热情。已基本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发展格局,甚至出现了通明小学集邮教育的省级特色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29.

[2](美)沃纳·J.赛佛林(werner J.sevenin),(美)詹姆土·W.卡德博士(James WTankard,Jr)(美)著.郭镇之译.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

[3]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著,张成林译,第五项修炼[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0-1

[4]沈江峰.行知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1

[5]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6]毛亚庆.论校本管理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8).

[7]陶西平.我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观[J].教育情报参考.2006(2).

[8]高靓.优质学校接管薄弱校:英国教育走向均衡[N].中国教育报.2006-9-1(6).

[9]北京密云县教育委员会.教师岗位双向交流:促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中小学管理.2008(4).

[10]殷硕景.关于学校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8-6-11(2).

[11]沈玉顺.走向优质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中体验教学的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和谐德育思想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