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风英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在互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土,使学生想学、乐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互动教学模式 语文综合素质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应是“交往、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的建构。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交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互动、互助、互促的自组织,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一、互动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1.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让学生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团结和谐。
2.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采取“两欢迎,三允许”的政策,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教师要善于在留出的时空余地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把握好提问的三个要素:提问的时间、环境(氛围)和问题自身。一言以蔽之,应在最佳的时间,最活跃的环境(学生的求知欲最强时),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同样要注意上面三个要素。即教师课前要充分考虑,讲到什么时候让学生提出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问题。
二、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认为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地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的活动中。一旦教学活动“动起来”,课堂也必将是生动活泼的。如:我非常注重文本赏析的教学,让学生自我品评文本的字词句章,并把自己的欣赏心得讲给同学和老师听,让大家分享每一个心灵喜怒哀乐。学生多角度和文本对话、和教师对话、和同学对话、和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建构了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互动构建的意义
教学互动是课堂上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课堂交往活动。教学互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使教学在互动、互促中产生群体的动力,让学习者形成自组织,自我构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融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共创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互动的构建要注意突出和谐、合作、共创等效应。和谐指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和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和谐。旨在创造一种共为主体、认知明确、情感协调、情绪高昂的课堂氛围,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合作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师生之间构建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深入学生中,做学生朋友,与学生合作,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出发组织教学,共同做出创造性的努力;共创指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强制、硬灌和单向传递,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交互方式,运用自学感悟、智力激励、集体讨论等方法,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强化集体思维,发展学生的集体创造性能力。
四、互动创新,从学生自学中抓起
1.教师规定明确、具体的自学内容,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学目标分成两类,即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所谓必达目标就是95%以上的学生都能实现的目标,如字音、字义、词义、句意(有时也包括简单的结构、中心)等。所谓争达目标就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需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对于争达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教师多引导、多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这样既使教学落到实处,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留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学中创新。
以往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独占课堂乃至课外时间,这很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形成,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中,更注重创新教育。
3.重视学生群体自学的形式,引导生生互动,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学生群体自学是指以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的互相启发、互相更正、相互补充的学生自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能更好地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许多教学任务都是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辩中完成的,这一点毋庸置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