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玉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下获取经验。我们认真践行《指南》,积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越来越喜欢玩,同时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但是,我们发现幼儿在数学区出现几种问题:少数幼儿到数学区玩;到数学区玩的幼儿没有专注、持续的玩;新材料投放后玩过一次就没人重复玩;依赖老师的支持才能继续玩等现象。
【关键词】区域活动 学习方式 操作材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1.190 《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下获取经验。我们认真践行《指南》,积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越来越喜欢玩,同时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但是,我们发现幼儿在数学区出现几种问题:少数幼儿到数学区玩;到数学区玩的幼儿没有专注、持续的玩;新材料投放后玩过一次就没人重复玩;依赖老师的支持才能继续玩等现象。如何做才能让幼儿在数学区积极主动、持续专注地游戏呢?
研究表明,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我们应先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观察记录、分析研究幼儿的游戏、材料的投放,交流研讨“如何投放适宜的材料,支持吸引幼儿游戏”,学习领悟《指南》精神,借鉴优秀的相关“区域材料制作”经验,不断投放调整后的材料再观察——再反思——再交流——再调整。我们探寻出吸引幼儿主动积极地到数学区玩,并能在游戏中专注、持续地游戏。
一、变单一操作材料为多样、有层次的操作材料
过去,我们没有立足于幼儿,从幼儿出发,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及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较单一,没有层次性。如中班“看数取物”,出示数字卡、小图片,让幼儿看数字摆图片。能力强的幼儿没有挑战,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摆一次不会再想摆第二次,能力弱的幼儿有畏难情绪只是简单随意摆摆。
游戏是幼儿力所能及的活动,每个幼儿都在他们自己的水平上玩,他们对丰富的、有层次的材料能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点进行自主选择。如中班数学区中投放数字卡、印章、小图片、数字模型、沙盘、橡皮泥、在剪开的蝴蝶、蜜蜂等对称特征动物两片翅膀上各画上圆点或数字等材料。有的幼儿在纸上、沙盘上印数字,感知了数字的外形;有的幼儿用印章印上图形后,贴上相应的数字;有的幼儿用橡皮泥搓出相应数量的“汤圆”贴在数字上;有的幼儿找出蝴蝶的一只翅膀后再用点数用颜色对应的方法找寻相应的另一只翅膀进行配对……投放丰富的、有层次的材料,幼儿按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她们游戏起来就越感兴趣,成为游戏的主人。同时,我们在观察幼儿的游戏后,适时增加游戏材料,推进幼儿的游戏,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自愿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材料进行游戏。正如果维斯基指出,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了最近发展区,他们在自由、自发、自主、自信的游戏。
二、变桌面的操作材料为立体的、活动的操作材料
幼儿的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摆弄操作材料,但手眼协调性差。他们不喜欢操作材料固定的或“躺”在桌面上,也不喜欢操作时摆放的材料不能移动,稍微动动就破坏了操作出的作品,这样没办法向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与成功。如投放各种图形,让幼儿在桌面上拼摆有规律的彩条。幼儿因为拼摆出来的彩条不能移动,不能拿出让同伴看而扼杀了幼儿再次拼摆的兴趣。
我们调整为在墙上贴画有房子、桥梁、门洞等底图吸引幼儿张贴、绘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提供线条、彩珠串出彩色项链或手链,在墙上挂上绳子,在绳子上张贴或挂上各种图形制作漂亮的彩旗,提供棍子绕上彩色的纸条制作好看的“金箍棒”,投放各种彩色的纸条制作漂亮的彩练等。这样幼儿从椅子上固定坐着活动改为可以或蹲或站或走动,在墙上、棍子上、纸条上、线上画、贴、绕、挂等,他们的作品可以随意移动还可以拿来玩,满足了他们爱动爱玩的天性及把作品向大家展示分享的欲望,从而吸引幼儿一次一次主动积极的到数学区游戏。
三、变个体的操作材料为互动的、竞赛的游戏材料
“会玩的幼儿聪明”,幼儿也喜欢和会玩的同伴玩,幼儿间的互动和学习促进幼儿间的发展。原来投放的材料大多只限于幼儿单独玩,缺少投放同伴间互动的、竞赛性的材料,忽视了幼儿交往的需要,阻碍了群体间的学习与互动。
而设计并投放互动性强富有竞赛性的游戏材料,更能带动更多的幼儿参与游戏,并发展游戏。如玩棋类游戏,2-4个幼儿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上的点数走棋,谁先到终点,谁就赢了,能夺到一面红旗;又如玩扑克牌游戏,两个幼儿,各出一张牌,谁先说出总数,谁就能把对方的牌“吃”了。每次游戏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有时输,有时赢,吸引幼儿为了赢,为了能多夺到红旗、“吃”到扑克牌,一次一次重复的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体验了同伴间交往的快乐。
四、变机械操作材料为探究性、引导性操作材料
过去往往在区域活動中,我们把集中教育活动中幼儿所探究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域活动中,幼儿有了“炒旧饭”的感觉,也会把做好的成品让幼儿操作。如让幼儿在钟面上拨整点、半点。幼儿只是简单、机械的操作,没有动脑只有动手,满足不了幼儿的求知欲,调动不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而数学区是属于探索性活动,要多提供探究性、引导性强的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构建经验。如提供纸张、笔、指针等材料让幼儿制作钟面,用自己的钟面玩拨钟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要思考做出什么形状的钟面,钟面上数字是怎样排列的,间隔是怎样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长短关系等数学知识,同时还要想办法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固定指针,并能使指针活动起来。在这次活动中,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需要不断的思考、观察、尝试摆弄,一次次想办法解决困难,才能做好能拨指针的钟面。幼儿在活动中因为满足了自己的探究欲望,在探究过程中一次一次战胜了困难,体验了成功,获得了经验,从而更加专注的、持续的探索与游戏。
五、变作业式操作材料为低结构、开放式操作材料
对材料进行封闭式投放,将诱导幼儿个别化的作业活动材料控制幼儿;对材料进行开放式投放,将诱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控制材料。曾经我们总是设计过于注重目标性强的、特定任务的、高结构的、作业式的材料让幼儿操作。如出示分合式3可以分成2和( ),让幼儿在空格上填上相应的数字,或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幼儿只是根据提示简单枯燥摆弄,没有探究与创造的快乐,做了一次就腻了,不会想做第二次了。
幼儿有着好玩、好动、好奇、好创造、好自由的天性,对于开放性、低结构的材料,会不断的重复这些材料的玩法,生发出不一样的多种玩法。我们应该满足他们,“投其所好”投放开放性、低结构的材料,不过多限制,让幼儿创造性的玩出花样,发展游戏。如小班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瓶盖,大小、高矮不同的瓶子,不限定玩法,一段時间内幼儿用瓶子和瓶盖玩出了多种游戏,有盖瓶盖的玩法,有瓶子排队(下转195页)(上接第192页)的玩法、有把小瓶盖放到大瓶里做成响瓶摇等玩法,每种玩法都能生成一种目标。在玩盖瓶盖时,幼儿是按“一一对应”玩的,玩瓶子排队时,幼儿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按序列排队”的,玩摇“响瓶”时,幼儿说“我摇了3下”、 “我摇了5下”。因此,投放开放性的低结构材料,能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玩法,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六、变教师收集材料为师幼、家长共同收集材料
在区域活动材料准备中,过去我们忙于收集、整理、制作材料,消耗掉很多时间和精力,幼儿也因为老师收集的材料,有的要对材料重新认识,有的对材料不感兴趣,有点“吃力不讨好”。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幼儿的关系状况对幼儿早期学习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我们加强家园合作,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或制作材料,不仅能让家长改变“幼儿园玩游戏无用”的偏见,还能让幼儿在收集材料中认识材料的特征并思考:“这个材料可以替代什么玩具?可以怎么玩”,而且因为“人多力量大”收集到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如,收集来的衬衣盒、鞋盒可以装区角材料,收集的各种瓶子、瓶盖玩排序、对应、点数等游戏,用颜色、大小、形状不一的纽扣玩撒纽扣、分纽扣、排纽扣等感知并获得“分解组成”、“排序”、“分类”、“按数取物”等经验,用幼儿穿过的衣服让幼儿玩穿衣比赛、给衣服装饰等感知并获得“大小”、“排序”等经验……
这样,幼儿在自己收集的熟悉的材料中游戏起来更加感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更加自信地、大胆地、创造性地玩游戏,家长知道幼儿园玩区域活动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体会到幼儿的进步,从而更加主动积极收集材料,实现了家园共育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更加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