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发勇
【摘 要】在学生接触化学这门新学科时,作为教师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通过教学培养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为了应试而授之以鱼,这便要求教师讲每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引导,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以及每一节课涉及到的化学实验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 引导 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1.181
在新课改中,对化学的教学更注重学生自身的思考,更加突显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一味的教师在上面讲,学生一味的记录。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这种兴趣变成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该掌握科学有效的导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更多的进行思考,学会正确的思考。
一、兴趣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教学的主体应当是每一位学生,课堂内外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充分学习才能被有效的掌握,这就要求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需要对学生的化学兴趣进行有效地激发。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兴趣的提高对整个教学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会很反感化学,化学成绩不理想,化学能力得不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综合,化学理论知识涉及面较广,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记忆的抽象概念较多,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注重教学成绩,对化学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较低,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只有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引导,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展引导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引导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我们可以从这点出发, 根据教学的内容,将二者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来思考,完成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例如:在讲碳和碳的化合物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先聊一聊煤气中毒这一常见的安全事故,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危险意识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可以这样进行教学导入:大家应该都看见过煤炉,冬天的时候有些地方就是靠烧煤炉来取暖的,学生知道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么?这样一提问,自然而然就会引出要讲的内容——碳。接着我们可以继续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大家偶尔也会听说有人煤气中毒吧,这里说到的煤气中毒知道指的是哪种气体么?这时,学生肯定就会开始思考,有些孩子一定也会给出正确的答案:一氧化碳。我们就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接着发问:那为什么会产生一氧化碳这种气体呢?此时学生肯定就会开始认真的思考,想想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我们就从煤炉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来让学生了解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之间复杂的转化关系。让其知道碳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不充分燃烧生成的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以及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与此同时也让学生记忆深刻,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充分利用教学实验进行引导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自然而然,实验也就成为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教师,从实验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一种提高教学的有效方法。
例如:我们在讲氧气相关的课程时,就可以从实验开始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课前把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准备就绪,在做实验之前,我们采用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种气体看不见,抓不到,闻不到,但是我们谁也离不开它,每天都在接触,大家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氧气!然后对学生说:我们先来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大家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进来,边做实验边讲解细节,如:怎样取粉末状固体,加热的时候用酒精灯的哪些部分,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等这一系列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都会得到解答。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记忆会更加深刻,也能锻炼其动手能力,摆脱了以往教师在上面讲,学生下面看图片的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使整个课堂更加活跃。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清楚的看见一些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例如通过实际实验现象让其明白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水产生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致使制取的气体不纯。整个实验引导式教学过程,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讲的得心应手,一举兩得。
(三)利用复习前一节所学知识进行引导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其实每一节课的知识都会与之前学到的知识存在一定的联系,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对旧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从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引导,既能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有新的领悟,又能促进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以制取氢气这一节课为例,事先我们可以准备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带领学生回顾制取氧气的方法,在制取的过程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都选择了哪些、是根据什么来选择这些装置的,让学生踊跃回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进入这节课的正题,对比氧气和氢气制取过程:首先考虑的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一般根据实验现象和反应速度都会选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做这个实验,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来选择发生装置,在学过氧气的制取方法的基础上,大多数学生都会选对,对于回答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对其出现的错误给予耐心的讲解,让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对于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样以制取氧气为例,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当时选用排水法收集?学生的回答一般都是由于其不易溶于水,所以选择排水法收集。同理,氢气也一样,因为它难溶于水,所以选择的收集方法也是排水法。由此可见,从以前学过的知识复习开始,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也是一种复习和巩固,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方式。同样,也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知识架构,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上三点是对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式教学的简要说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阐述了引导式教学的益处。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利用引导式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变化,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一来便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法,希望对从事初中化学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