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艳
摘 要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激活创新思维;着力操作活动,培养创新意识;留下自主空间,发展创新思维;设计开放习题,拓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 教学策略 和谐 操作 自主 开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52-02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商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有关专家认为,创新能力一是靠扎实的基础,二是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思维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其特征上表现为首创性、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等。那么在中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激活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联系,这里的教学环境指学生的状态和教学情境。长期以来,“教师是绝对权威”的观念,不仅存在于教师心目中,也形成于学生头脑中。这使学生养成了对教师强烈的依赖性,并发展为习惯。学生不敢也不想向老师提出质疑,向书本质疑,只习惯于被动接受。尽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已烂熟于心,但大量的状况仍然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都必然被抹杀掉。所以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课堂气氛。
怎样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呢?陶行知指出:“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空间才能发挥创造才能,而这种空间只有建立起平等、信任、理解、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一方面,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述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真正实现心理表述的自由和开放。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索和思考,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的意识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还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另外,教师不要以长者自居,而应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水平高低,有无道理,都应尊重和鼓励,这样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灵感才容易被引发,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情感融洽,也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创造是一种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片面性或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理解学生异想天开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所以对学生的创造行为必须给予鼓励性评价,营造宽松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保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二、留下自主学习空间,发展创新思维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它包括认识的活跃程度,情感的兴奋水平和意志努力的强度。“自主学习”品质表现为:
(1)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责任感;
(2)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逐步具有自主设计数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的意识;
(3)经常能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
(4)能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
(5)乐意与同学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数学活动;
(6)具有初步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交流、练习等均可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而这些活动所占时间的比例要尽可能大,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除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外,还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如“整式的复习”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板书“整式”后,教师引导:“你能举例说明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概念或哪些知识?这一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了学生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留下足够时间、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我,使他们的不同潜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精心设计开放习题,拓展创新思维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也能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还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开放性习题是相对封闭性的习题而言。它包括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思路开放型、实践开放型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性习题,为学生经常提供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得到开放性思维的训练,把开放性习题引进课堂,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1)条件开放,即问题的条件不完备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设计一些条件开放的应用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甲乙两人在相距2千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3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请你提出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问题。”
(2)结论开放型,即在给定的条件下结论不唯一。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40€埃笏牡捉嵌仁?
(3)思路开放型,即思路与解题方法不唯一。例如,学习了正反比例应用题之后,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刘师傅分配到加工500个零件的任务,他计划10小时完成,由于情况变化,现又要把他的任务增加到600个,他该怎么办?
开放性的习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由他们自己来表达的机会。在面对开放性的练习时,学生必须探索、联系、有效地推理并利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不断解答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学生的认识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有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责任编辑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