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良
摘 要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旨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新颖、出乎意料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 提升学习兴趣, 巧妙地把教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探索者,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02-02
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谈一下看法。
一、主动参与 交流合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会自学,在自学中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注重反思、质疑、讨论、观察、归纳,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分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各个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如“正方形的表面积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形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让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二、激发求知 吸引兴趣
好奇心强是学生的天性。利用学生的天性,通过巧妙构思, 创设悬念,以新颖、出乎意料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望,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时,要求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对概念的理解后,设计制作两种不同的图案:一种是轴对称的一个图形、另一种是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制作,当然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讨论轴对称图形与两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时,拿着自己动手制作的两个图案进行比较,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不一会儿就找出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点。亲历体验过程,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学习数学的信心十足,课堂上的气氛更加热烈轻松,学生既有获取成功的喜悦,求知的欲望也大大提高。
三、回归生活 焕发活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依据教学内容, 巧妙地把教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实际价值,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对数学的价值的认识。从而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沿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数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易学,乐做,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引起关注。如在上一次函数时我引入的实例是两种移动电话的计费方式,方式一:月租费每月30元,本地通话费每分钟0.3元;方式二:月租费每月0元,本地通话费每分钟0.4元。用函数方法解答何时两种计费方式相等。并且引伸到平时通话时间的多少来,确定所用的费用方式。数学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我们的数学课才能生动活泼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四、循序渐进 分清主次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需要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步。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着重教材的全面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对所上内容要分清主次,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教师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和盘托出交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和论证,当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点及解题时,教师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
五、拓展思维 游刃有余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的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与学习动机,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习题练习是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进行专题训练,揭示规律,找到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做到解决一题就会解一类题,即触类旁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习题应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场所。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应注意“多”与“少”的关系。所谓“多”是指习题的各种题目类型要多、解题方法要多、题目变化要多,这样就能使学生见多识广,拓展思维,以后碰到陌生的新题时,思考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所谓“少”是指同一类型的题目应少做,重复性的练习应少做。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通过对一道题多种解法的比较讨论,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妙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推理方法,使他的思维得到经常的锻炼和发展。 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责任编辑 刘凌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