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容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55-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自课改以来,沉寂的课堂空前热闹起来,对话教学成了语文课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1.创设对话的情境 ,提高学习的兴趣
阅读教学就是对话的过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和热情。具体可从下列两个方面着手:①创设课文情境。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时,可播放几段关于索溪峪风光的录像,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②创设活动情境。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如“演一演”“做一做”“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形式,均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中,可以先将课文中的生字认读后,请学生来领读课文,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不同的组别进行连读练习,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表达力,这种氛围使教学变得轻松活泼。
2.通过疑问,增加交流对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利用问题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疑问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疑问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在教《影子》一文时,课文内容提到了光学知识,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很好的理解,有的学生问:我为什么有影子?有的学生问:影子有多大,别人踩了我的影子我还能动吗?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一下对影子的感觉。学生们在阳光下看着影子,争相说着自己的看法,这时适时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太阳在我们的上面,影子在哪?”“太阳在左边,影子在哪里?”“在树荫下,影子呢?”等问题,学生们抢着回答,在疑问中学到了知识,这种带着疑问式的互动交流方式很好地展现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在矛盾中对话,让学生懂得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建构对新事物的理解。比如《落花生》一文的意愿是教育人们做个像落花生一样不讲外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在教这节课时,我尝试让学生以“你觉得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为主题展开讨论。我把学生分成“苹果”和“花生”两方,针对自己的好处和对方的不足展开激烈的答辩。“苹果”方说:“我认为苹果好,它富含维生素,一天吃一个苹果,可以少生病。”“人们看望病人为什么都送苹果而不送花生呢?”“苹果的价钱为什么比花生贵呢?”“妈妈为什么总喜欢给孩子吃苹果而不喜欢给孩子吃花生呢?”“试问,如果你有才华而不显示出来,那谁又能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而“花生”方也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天生丑陋或残疾,那你会怎么办呢?难道就放弃自己吗?”“如果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又不干实事,那有什么用呢?”“你总不能因为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到处张扬,炫耀自己吧!”在学生激烈的辩论中,在他们的矛盾冲突中,他们已经懂得了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人才,当今社会“苹果”和“花生”两类人都需要,激烈的对话使学生真正懂得文本,达到了文本育人的目的。
二、领导学生与老师对话
在有效的阅读对话中,教材是凭借,是对话的资源,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发展才是中心。因此,为了刻意突出“人文性”,刻意突出“主体性”,刻意突出课改的精神,教师该问的不问,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不引导,片面地理解了对话的实质。有效对话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主体之间民主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令。学生在轻松、愉快、激励的氛围中想说、敢说、乐说,从而营造起互动交流、彼此促进的良好气氛。只有我们所构建的课堂散发出民主、温馨的氛围,才能听到发自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语言。
在对话中,学生从课堂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还锻炼了胆量、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仅带动学习好的学生积极对话,还让某些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以后的对话打下了基础,也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教学《挑山工》时,在学生谈到挑山工的危险时,介绍自己在爬泰山的经历和感受,便会让人感受到挑山工对于游人的重要性,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认识得以升华。
三、倡导学生与学生对话
有效的生生对话是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虽然合作交流的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学生会在这种说服说明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这种对话中不乏有讨论、辩论,不乏有新思想、新观点。我想也正是由于他们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就要求教者在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当学生有一定的领悟和体验时,有意识让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理解情况,不仅有利于达成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与沟通,还有利于教者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期望视野,可谓是一石二鸟。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我这样引导学生:巴金爷爷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两种不同的景象,你想看哪一种景象?下面请大家分组选择参观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看谁能担任你们团的小导游。此时的课堂成了学生间表达与交流的乐园,你的感受,他的感受,我的感受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学会欣赏,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交流。
四、指导学生与媒体对话
随着电脑的广泛普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语文学习中的学生与多媒体间的对话日益广泛。除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外,还需要学生学会熟练搜集、选择、下载与课文学习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如教材的背景资料,相关的其他资料等。但更主要的是需要引导、指点学生从中吸取文化的营养,实现情感和资源的共享,与朋友进行健康话题的对话交流。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