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56-01
什么是学习方式呢?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取向。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和探究的价值,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机械记忆。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单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记忆会禁锢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和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没有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探究能力。针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突破点在于相对于过去的“被动、机械学习”提出高质量的“自主学习”,相对于过去的“个体学习”提出“合作学习”,相对于过去的接受学习”提出”探究学习”。新的学习方式最终要形成的局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即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
现在,在不少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肤浅和浮躁,这与新课程的理念形似神异,让人感觉到“悟得真经颇不易,只学皮毛巧成拙”。我们该如何“导”以呵护自主学习?
我们语文课上有引导学生自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初我是这样处理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你想读哪就读哪,你愿意和谁读就和谁读。说完就“功成身退,归隐山野。有的学生读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如和尚念经嗡嗡有声,有的学生“拉郎配”嘻嘻哈哈……交流感悟的时候学生更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反思这样的引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等要求如同“空头支票”。导读没有适当的铺垫、精当的点化、热情的激励,学生的朗读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甚至自读变“自流”,而不会有口诵心惟的表意朗读,不会有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的美读,当然达不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对此,给学生所读内容作适当的铺垫(创设教学情境),在度的要领上作精当的点化(如节奏、重音的处理、句调的使用),在互动评读上给学生以热情的激励,这样的引导激励相当于百米短跑的助跑器,给了一个更好的起飞的平台,学生是“无障而读”。在实施自主交流的环节上教师更应该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好,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贪图“放手”,一味的强调自主,学生自主必成“自流”。开始实施自主交流后,应把握引导的契机,及时加以点拨、提升和调控,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该点的点,该评的评,该堵的堵,该疏的疏,把学生对课文的交流体验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引导到体验语言的优美和提高语言的表达上来。当学生自主交流无度时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现场表现调整教学,导向自主交流的话题;当学生认识失误、理解有偏差时,教师通过有的放矢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接通思路。或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以求得经验的支撑;或通过思想方法的适当渗透,以求得方法的借鉴;或通过适当复习旧知,以求得知识的沟通;当学生交流内容零散琐碎、难以形成清晰的条理和整体印象时,教师可进行思维的引导与点拨,将“导”自然和谐地融于“学”中,为学生服务。总之,不能贪图“放手”,而要“扶放”结合。
(责任编辑 全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