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教学中

2014-03-15 05:43陈小敏杨太付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千里马教者德育

陈小敏 杨太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50-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首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也符合现行教育的总目标,即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中的要求。

因此,语文教师肩负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资源,用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和做人准则,或者说是运用语文资源来陶冶学生健康的人格。那么,如何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资源,而又如何去引导学生并渗透这些有关德育方面的知识,是摆在语文教师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探索。

一、投之以情,精心挖掘课本中的德育素材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书都编写了不同主题的佳文,就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而言,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这些文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如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颂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纯洁美德,展现祖国的灿烂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充分遵循“文道合一”的原则,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观点道理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心中播撒做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从而促使他们身心的愉悦发展。不能因为教课文而教学或者只抓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而教学,这种走向功利性的教学偏离了语文教学的主路线。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课文都隐藏着文化资源,如八年级上册《三峡》描绘出祖国山川秀丽与壮美,使我们向往和陶醉。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秀丽的山河、优美的语言特点,更重要的是要以骄傲自豪的心情去解读编者编写本单元的用意,即祖国山河是秀丽的、壮美的,我们应该为这么秀美的山山水水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引导学生如何来为建设更美好的家园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其主题是要我们把学习当做乐事,有业、敬业、乐业。课文是想通过教学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避免生硬的说教,这是编者的匠心所在。

二、抓准时机,力争“润物”无声

语文课有别于思想品德课,既不是主题班会课,也不是思想训导课。语文课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性学习,并获取语言文字知识。当然,在课堂中应当适时地、恰当地、有效地渗透思想教育,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形成健康人格的目的。因此,教者需要读透文本、深入理解好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好渗透的方法,把握好渗透的最佳时机。如在教学《芦花荡》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纸等资料搜集日本侵略中国的图片,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有关那段侵略历史,认识中国人民坚强无畏及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这样有了具体的了解和认识,再来学习课文,必然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有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感悟文章的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但同样需要教者睿智的引导方能达到思想的提升。朱自清《春》是一篇经典写景散文,我们通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欣赏优美语言的同时,学会观察也是本课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而在整体教学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把视野转到家乡的春天,或感受春游时的美景等,从中必然会勾起学生的记忆和无限的遐想,进而从心灵深处触动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致学习优美文章后思想境界又得到净化。可以见得,这样的教学能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三、形式多样化地进行德育渗透

1.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所学知识并得到思维的磨砺。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思想熏陶,就不能一味地采用单一不变的说教形式教育,而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渗透形式,甚至需要教者发挥智慧之能进行渗透。常用的形式有语言的激发、朗读中感悟、表演中体会、辩论中诱导、拓展中解疑、合作讨论中思索、写作中明理等。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中,要达到教育学生敢于吃苦的精神品质,可采用辩论的方式加强认识。在辩论中双方针锋相对、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时,教者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因而可先赞赏各方学生独到的眼光及思考的能力,再设疑给学生“既然不该移山,该怎样来处理?”然后启发他们当面临困难时,不是一味地避让,而是要善于动脑寻求最佳解决办法。这样既平息了课堂争执不休的场面,又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2.灵活拓展课外知识渗透德育

善于立足教材资源,灵活拓展课外知识,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常用方式。《马说》一课中说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究其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当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后,教师若再提出“当你是千里马而又不被伯乐发现时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是伯乐,你认为千里马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再作汇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有话可说,视野能得到开拓,认识也能得到提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自己反省自己以及思考今后如何成为千里马,达到内化的效果。因而,学生能在拓展中得到思辩,认识与修养得到提升,此举也不失一箭双雕的作用。

语文教学并不是单一的知识性传授,要真正在语文教学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教学中。

(责任编辑 全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千里马教者德育
WILD RIDE TO XANADU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爱跳的“千里马”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