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炎坤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模式逐步转向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探究性教学是让学生在探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物理基础理论,并能充分体会物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最终形成浓厚兴趣。由于物理学科贴近生活,合理运用探究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快速记忆与理解,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者结合对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就如何运用物理探究性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作阐述。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探究性教学 教学模式 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探究性教学模式成了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探究性教学,是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能满足物理教学需要的意境。通过为学生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动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的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巧。初中阶段,通过进行物理探究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物理打下基础,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教学都是仅仅局限于教学书本知识,教师抽象的语言描述占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这种做法只是注重了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物理很难,死记硬背公式等。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本身就是贴近生活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注重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造就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笔者在教授电学知识时,拿出了一块无法辨认正负极的旧充电电池,电池仍然能够供电,提问学生能否辨认正负极。学生一时众说纷纭,有的人说能辨认,有的人则持反对意见。在辨认方法上,学生提出运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组成电路,进行试触,根据表针的摆动方向判断正负极。有的同学则运用安培定则,在电池上接一根导线,导线一旁放一个磁针,看磁针的北极所指方向判断正负极。诸如此类具有现实应用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兴趣入手
要想学好物理学科,学生就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积极地学习物理学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探究方法和内容必须秉承这一原则。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绪论一章时,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在书上记录几个重要的人名或年代,知识还没有开始讲,学生就没有了兴趣,这对以后的学习物理知识起到了阻碍作用。笔者在讲绪论时,带了一个烧瓶,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等停止沸腾时封闭起来,倒置并用冷水浇烧瓶底部,学生害怕烧瓶爆炸,拼命向后靠,等浇上了水后,烧瓶没有爆炸,而水再次沸腾。学生在惊讶之余问:为什么瓶中水会再次沸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也为物理学科蒙上了神秘面纱,促使学生努力学好物理。
要引入有趣的实验保持学生的兴趣,例如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取决于它的体积,而与浸没深度无关。干燥的塑料捆扎绳越捻越散等有趣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创设一系列意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为满足好奇心主动探究问题的根源。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容易出错的常识,让学生知道经验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懂得学好物理的必要性。
初中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希望多进行实验。教师应本着保护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原则积极开展实验课,除了书本要求的实验以外,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和领悟新的物理知识。学生经过自己探索最终取得成功,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设计,环环相扣
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如果教学设计得不够科学合理,那么教学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
一些老教师对于备课内容已经熟记于心,每次上课没有进行教学设计工作,将学生“一刀切”。很多因素都影响教学质量,例如每一届学生的整体差异不同,个体差异也不同,做好教学设计不仅要看教材内容,还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在吃透教材之后,摸清课堂上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认真分析本班同学的学习起点等。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有层次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可以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推断出声音是因为震动产生的,再利用科学的探索手段,利用拍敲手段总结出声音是振动产生的。通过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是不是所有震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呢?从而过渡到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再继续引入发声体的概念。循序渐进,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教授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授知識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物理的方法。现阶段,一些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不够重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灵活运用短语、口诀等概括物理概念定义及规律,加强学生记忆,像光的反射中“三线一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
比较法在物理中运用得很多,即物理中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与学生比较熟悉、了解的现象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习起来更直观,达到理解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例如将电阻和道路类比,沙子路比水泥路更难走,沙子路的阻力比水泥路要大,我们可以推论出不同材料的导电物质,电阻不同,导电能力不同。
在学习一段知识后,学生应反思该段知识,并总结规律。教师可以敦促学生建立错题本,将一些方法特别、容易出错的题记录下来,时常翻看,加深印象。解题结束后,学生应总结每一道题所考的知识点,并寻求其他方法,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五、有效引导
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如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哪里;这一章节需要发展学生的什么探究能力;如何进行恰当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哪一部分需要教师着重讲解。
进行探究性教学时,教师如果过早介入,就会阻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介入晚则会导致教育失效,使学生处于盲目状态,事半功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要把握好非重点内容的引导时间,而留出足够的时间给需要引导的内容。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尝试探究性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借鉴其他成功教学案例,并总结出符合自己课堂和学生的教学模式。精选探究内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教授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少走弯路。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建立适合学生的新的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小威廉姆E·多尔.王红宇.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82.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08.
[4]加藤幸次.苏南芬,林信甫.一所没有墙壁的学校[M].台北:建筑情报季刊杂志社,2000.51-55.
[5]戴再平.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