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连智
摘 要: 高原现象是中考复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客观现象,它的存在不足为奇,但不少考生对高原现象不了解,不能正确对待与克服,感到束手无策,更有甚者失去对中考的信心。其实,只要措施得力,就会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键词: 中考复习 高原现象 形成原因 解决对策
考生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段时间内学习信心下降、复习效率停止不前,造成学习成绩不能提高,学习进步速度减慢,甚至会短暂退步,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考生既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不能正确对待与克服,导致情绪波动很大,出现负面心态,严重影响学习信心。
一、“高原现象”的形成原因
1.生理与心理极度疲劳。九年级下学期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特别进入二轮复习以后,不少考生这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水平,剩下的多是疑点、难点和知识的梳理,这时不少考生易感到束手无策,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了,脑袋里一团糨糊,因此,容易出现情绪倦怠、食欲不旺、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等现象,尽管考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却不明显,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越学越糊涂,知识体系越来越混乱。
2.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在中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综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知识,把头脑中混乱的知识重新排序组合,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使已有的知识系统化,这就需要加强综合能力的运用。有些考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后一阶段的内容,用过去的习惯性思维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结果。
3.试题做得过多、过乱。有些考生在中考前夜以继日,进行题海战术,不仅做老师布置的卷子,自己还买来很多卷子做,结果做得晕头转向,不能及时整理思路,越做心中越没底。有的学生虽解题不少,却不能对做过的习题及时归纳比较,只以题论题,满足于解题后对一对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或题目无序,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
4.知识“瓶颈”现象的制约。存在“偏点”现象,也就是说,知识结构上有漏洞,本来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在大堂复习中被不断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难以得到特殊照顾。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做着大量的无效劳动,另一方面自己的“弱点”难以得到强化,扔掉大量的基础知识,导致复习速度过快,自己心中无底,成绩徘徊不前。
二、解决“高原现象”的对策
1.保持正常心态进行减压增效。由于考生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不能正确对待与克服,结果感到束手无策,对中考失去信心,因此,要让考生认识到高原现象是中考复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客观现象,它的存在不足为奇,此时不要有畏难情绪,只要措施得力,就会从“山穷水复疑无路”,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这时只要自己再坚持,激励自己,增强信心,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老师和家长在这段时间内一定要心平气和、情绪稳定,不必惊慌失措,要明白学生的高原现象是正常反应,要给学生提供走出高原反应的具体措施,只要老师、家长、学生通力合作,帮助学生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恐惧心态,考生就会平稳地走出高原期。
2.夯实基础,提高应试能力。复习到中后期,知识的欠缺已经成为限制能力和成绩提高的关键性因素,此时要及时回归课本,精读内容,重复强化,弥补知识漏洞,根据自己的实情,将自己低的“桶板”加长,做到一手抓课本,一手抓做题,两手都要抓,都要硬,实现知识、方法和能力的统一。同时,也可以分析近三年的中考真题,明确考点,了解试题变化角度,对中考试题进行归类突破训练,归类时要做到“四个优化”(习题重组化、题目重点化、训练能力化、题目教材化),锻炼自己读题、审题、理解命题意图的能力,对错题进行反思总结,这是突破“瓶颈”和提高能力的有效方法。
3.变换复习方法,重新组合教材内容,调整复习策略。在中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老师和学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适当地对复习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从而走出高原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在二轮复习中进行一些小专题强化训练,对经典试题进行整理和归类,进行突破性训练,让学生头脑中原本混乱无序的知识重新排序和组合,使原有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可以在后期的强化训练中,针对学科内主干核心知识点,进行30分钟“5+2”形式的小专题限时训练,训练学生科学的答卷时间的分配、合理的答卷方法和拿分技巧。在限时训练中要注重“五练”,即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所选专题要做到精选(错题、偏题、怪题、文字游戏题坚决不选),精做(限时、定量、适度、适量),精批(成绩是批出来的),精讲(讲得分率0.3~0.7的题目,高于0.7,讲“题眼”,低于0.3,分层讲;讲共性的错误和典型错例及原因分析)。教师在精讲时,不该出手的时候就不能不出手,到该出手的时候再出手,教师什么时候出手最合适呢?到了学生实在解决不了,胃口大开,急需知道的时候,再出手点拨,点拨时要注意“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探究已会的不讲。
4.合理分配时间,优化复习过程。5月份的复习策略:一要指导学生适量做题,回归课本,多看书,注重回头看,整理知识,梳理方法性和命题性知识,进一步强化“知识的储备就是储备中考的答案、成绩和考试信心,以及强调做好中考答案的储备就是拿分的硬道理”的教学理念,特别要做好每个复习专题命题性知识的总结、纠错和补充复习。二要抓纲纠错、查缺补漏,注重对以往考试试卷的回头看,关注考点,梳理思路,纠正失误,形成相对稳定的答卷方法、稳定的解题思路和模式。三是时间分配要做到各科统筹兼顾,不能偏颇,实现共赢。做好短期小目标复习规划,合理安排好每天复习时间,特别是早晨、中午、下午放学与晚上四段时间,早晨可用于早读,中午休息,下午整理消化当天复习内容,晚上系统复习。当然晚上复习时也可有两三门学科交叉进行。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眼、耳、手、脑并用,积极思维。在听懂的基础上适当做些笔记,不懂的课后向师生请教,及时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
5.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生物节律调整。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中考复习阶段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当中考复习工作进入高原期时,部分学生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拼搏,希望立即从分数上看到效果,如果一次测验成绩不理想,就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便情绪低落,下次测验成绩再不好,心情就更沉重,失败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再加上来自父母、学校的压力,缺乏成功的体验,对每天的付出产生怀疑,学习兴趣大减,整天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感觉累,内心冒出莫名的“怨气”,感觉每天都在做“无用功”。针对学生这种急功近利的状态和恐惧心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激励学生,增强信心,让学生明白复习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新旧知识需要一个消化过程,往往难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再加上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必能保持强健的体魄,以及充沛的精力、快乐的心情,保证自己“日有所获”,高原期会很快过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