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融入小班听说游戏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4-02-10 16:02陈凤春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

陈凤春

摘 要:闽南童谣作为闽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浓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然而,曾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闽南人成长的童谣,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淡出幼儿的生活。如何让闽南文化艺术之花重放光彩,让闽南童谣重新伴随幼儿快乐成长,发挥其作用呢?因此因地制宜,选取了部分闽南游戏童谣融入听说游戏活动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享受童谣与游戏融合的乐趣。着重阐述了如何将闽南童谣融入小班幼儿听说游戏活动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闽南童谣;听说游戏;教学形式

闽南童谣是发源于泉州、厦门、漳州地区即闽南一带的一种生动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在闽南幼儿中广为流传的歌谣,是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它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还包含我们闽南人传统美德与人生智慧,处处体现着闽南人的生活气息。然而,曾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闽南人成长的童谣,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淡出幼儿的生活。如何让闽南文化艺术之花重放光彩,让闽南童谣重新伴随幼儿快乐成长,发挥其作用呢?本人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了活泼诙谐、易于幼儿接受的闽南游戏童谣,并将其融入小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开展一系列的听说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享受童谣与游戏融合的乐趣。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挖掘合适的闽南游戏童谣内容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闽南童谣都适合用来开展听说游戏的。在教学之前必须对一些闽南童谣进行筛选,让那些有益儿童健康的闽南童谣充分发挥教育儿童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兼有民间游戏性质的闽南童谣很受幼儿欢迎。于是,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童谣的内容融入游戏中,既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又有欢快有趣的游戏。音韵和谐的童谣,不仅强化了游戏的节奏感,更增强了游戏的情境体验、生活气息和娱乐氛围。如,闽南童谣《放鸡鸭》《老鼠仔》《戽虾戽蛟蚤》等,我们将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幼儿兴趣盎然,持续关注的时间较长,真正体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听说游戏是为幼儿提供一种游戏情境,它能较好地吸引幼儿参与到学习语言的活动中去,使他们在积极愉快的活動中按照一定规则练习口头语言,以培养幼儿在口语交往中的快速、机智、灵活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1.情境教学法

在听说游戏刚开始时,教师需要调动一些手段去设计游戏的情境,如用物品、用动作或用语言创设游戏情境,营造游戏气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乐意进一步关注游戏的玩法,为开展听说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在闽南童谣《戽虾戽蛟蚤》的教学中,我一开始先让幼儿戴上小鱼和小虾的头饰,扮演鱼和虾到事先布置好的“大海”里自由地游玩,然后突然出现一只“胡须狗”(由阿姨扮演),它用凶恶的声音告诉“小鱼和小虾”,它正饿得慌,要找“小鱼和小虾”吃个饱,但在吃之前,要和大家玩个游戏,如果“小鱼和小虾”输了,才会被吃掉,并宣布游戏的规则。由于形象逼真,再配上一定的音乐背景,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很快进入了角色。在这里,为了不被“胡须狗”吃掉,每个幼儿都十分认真地听着游戏规则,为接下来的听说游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游戏教学法

幼儿园教学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它与幼儿的心理及年龄特征非常贴近,易于被幼儿接受并喜欢。因此应把幼儿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激发幼儿学习闽南童谣的兴趣。为了能参与到游戏中,幼儿的学习变得主动了。幼儿在自发的状况下很乐于游戏和朗诵。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还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技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直观教学法

小班幼儿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制作与童谣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利用收集到的一些影像资料,通过视频上鲜艳的色彩、丰富的动态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童谣的内容。如,闽南童谣《羊仔囝》《安溪风味小吃》等,我们分别通过生动的视频和形象的图片,让幼儿在积极的欣赏过程中掌握童谣的内容。

4.动作模仿教学法

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学习掌握别人的经验。把童谣的内容辅以动作记忆,幼儿百学不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闽南童谣的句子较为难念,比较拗口,幼儿朗诵到那儿就会口齿不清,支支吾吾地念不好。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动作融入进去,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幼儿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一旦忘记,不需要教师的语言提示,只要一个动作,幼儿就能想起童谣的内容,同时增强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从他们的动作中你也可以看出他们对童谣意思的理解程度。如,在教学闽南童谣《放鸡鸭》的过程中,教师边朗诵童谣边根据童谣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幼儿在动作的提示下很快就能朗诵出整首童谣的内容。

三、制订适宜的游戏规则

听说游戏是建立在掌握游戏玩法及规则的基础之上的,游戏的规则可分为两种。

1.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规则

游戏中幼儿如果听准了、说对了,就达到学习要求。如,“放鸡鸭”就属于竞赛性质的游戏规则。当幼儿用正确的童谣内容和动作完成一至十的要求时,自己就赢了。否则便要换人玩,输的人还要被赢的人打一下手心。这种竞赛性质的游戏规则在听说游戏中产生激励机制的效应,可以促使幼儿更主动积极地投身于游戏活动。

2.不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规则

这种听说游戏的规则不具有竞赛的性质,但同样能产生激励机制的效应。如,小班闽南童谣听说游戏“羊仔囝”,教师扮演羊妈妈,带小羊们到外面去吃青草,幼儿边走边念闽南童谣:“羊仔囝,咩咩叫,带你去吃草,走到老叔公门脚口,咩咩咩,吃青草,吃吃吃,咬到一只狗。”念完后,一只大狼狗跑出来大吼一声。“大狼狗来了!”扮演小羊的幼儿须纷纷跑到羊妈妈身边蹲下,表示回到家受到了妈妈的保护,否则就会被大狼狗吃掉。这样的听说游戏,也可以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虽然游戏规则看似不直接与幼儿说什么有关,但幼儿知道念儿歌之后会有大狼狗跳出来,然后追逐逃跑,念儿歌与后面的追逐活动密切连接在一起。因此游戏规则便激励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幼儿会饶有兴趣地反复玩这个游戏,最后达到语言学习的效果。

四、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游戏相结合

1.教师引导游戏

继交代游戏规则之后,教师担任主角来带领幼儿开展游戏,目的在于更为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游戏。如,在小班闽南童谣听说游戏“老鼠仔”中,教师先示范扮演“小老鼠”,请几个幼儿手拉手当网,“小老鼠”边念童谣边在网边钻进钻出。要求在念完童谣(老鼠仔,钻壁孔,一瞑无睡尧尧动,一只一只想偷吃,人人看到都要抓)最后一句时,才可以将网放下捉老鼠。

2.幼儿自主游戏

在准备状态充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从领导者的身份中退出,放手让幼儿自己开展活动。这一环节中,教师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注意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解决游戏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从而促使幼儿更加主动积极地活动,圆满完成听说游戏的语言教育任务。如,在小班闽南童谣听说游戏“老鼠仔”中,教师引导示范玩法后,让幼儿分组进行自主游戏,教师重点提醒幼儿,要等念到“人人看到都要抓”后才能放下网捉住老鼠。

总之,闽南文化传承需要后继有人,闽南童谣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特有的幽默诙谐、句式多样、节奏鲜明、音韵优美、朗朗上口、易念、易记、易传唱等特点正逐渐受到幼儿的青睐,使他们倍感亲切。自从融合闽南童谣开展听说游戏以来,我们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与肯定,闽南童谣蕴涵的文化内涵和重要地位再次引起了家长的高度重视。让我们和幼儿一起共同感受和传承闽南童谣,让闽南童谣在听说游戏活动中大放异彩,伴随着幼儿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
初中化学课堂创新教学形式探究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识字教学研究
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