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关注文体特征开掘教材内蕴的语文教学价值

2014-02-06 13:33许红琴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4期
关键词:言语文体散文

许红琴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究竟该“例什么”,每一篇课文、每一类文章究竟该让学生学什么,有怎样的收获,取决于教师对语文教材价值的认识与开掘的功力。如今,很多语文教师开始关注教材内蕴的语言学习、方法指导、能力培养等语文教学价值,甚是可喜。语文教材选文类型众多、风格各异,不同体式的文本,其篇章布局、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各具特色,阅读方式、方法等也不同,内蕴的语文教学价值亦不同。因此,适度关注文体特征,开掘不同类文体独有的教学价值,应是开掘教材教学价值的重要视角之一。

在此,笔者想就这一论题,结合中高年级部分课例,谈一些浅陋的认识,以求教于同行。

一、开掘不同文体言语表达的学习价值,获取言语智慧

以散文为例,散文作者往往用精准的、个性化的言语来传递其独特、细腻的人生感悟与经验。因此,散文的教学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分享作者的人生感悟,继而,深入体味文本精准且富有个性的言语表达。具体而言,散文,除了可以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外,还具有如下教学价值:

1.积淀多样的表现手法。好文章重架构经营,追求用多样的表现手法准确传递情意。散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黄果树瀑布》以游踪为序,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精准的比喻着力描摹瀑布不同的声音与形态,突显其宏伟壮观,引人入胜,这种抓住特点描摹、情景交融、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是学生描摹景物的范例;《灰椋鸟》先写灰椋鸟不好看,在观察其归林、闹林景象后由衷赞叹其壮观美好,这种欲扬先抑的构思特点值得学生借鉴;《夹竹桃》《青海高原一株柳》采用侧面烘托、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事物特点,寄情于物,借物抒怀;《爱如茉莉》以大量细节描写刻画父母间恬淡真醇的爱;《安塞腰鼓》以排比、反复等手法增强表达气势……这些表现手法,都是学生学习言语智慧的范例。

2.体味精准的遣词造句。散文作家力求用精准的言语传递独特细腻的人生体验,因此,关注言语表达形式,比较、揣摩、品味、鉴赏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语段,领悟作家言说的精妙,培养学生对言语的敏感,应是散文独具的教学价值。

《燕子》第1自然段“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寥寥数语,简洁而准确地勾勒出燕子“活泼机灵”的形象;“斜、掠、横掠、沾”等动词生动描绘出燕子飞行之轻盈欢快;“几痕细线”“五线谱、音符”等词句准确捕捉与描摹远望燕子停歇的情景:电线似有若无,成了淡淡的“几痕”;燕子小如句点,成了“音符”。这些精准、优美、传神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作家驾驭语言的功力,是文本教学的重要价值。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中这些语言看似平实,细品却意味深长:一般人们总是先写花开再写花败,所谓“花开花落”,季老却先写花败花落,再写花开花长,看似不经意的词序变化,却有力表现出夹竹桃生生不息的旺盛生机;而巧用“一嘟噜”这一方言口语,也让语言颇具画面感和生活气息,读来更鲜活……本文语言充分体现季老“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语言风格。品味其语言的朴实与睿智,是本文的重要教学价值。

散文言简意丰,言近旨远。阅读散文,需引导学生体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夹竹桃》第4自然段“韧性”一词意味丰富:花开三季,花期长,这份持久可谓“韧性”;无论是和煦的春日、盛夏暴雨还是深秋清寒,都一如既往“迎风吐艳”,这份不惧、无畏可谓“韧性”;一年三季都甘愿“一声不响”,默默“奉陪”繁花,这份甘于平淡平凡的品性亦为“韧性”……咀嚼“韧性”的丰富意味,能深化对文本意蕴的理解,提升学生阅读欣赏的眼力。

王荣生教授说:对以言逮意的追求,对作家以言逮意的功力的敬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时常引导学生体味富有个性的、精准传神的散文语言,学生对语言才会敏感起来,才能在自己的表达中学会推敲、斟酌语言,才能生长其言语智慧,提升阅读理解等能力。

散文有如是教学价值,而其他文体各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小说重人物形象刻画,情节紧张,善于环境烘托,常常有出人意料的悬念设置等。初步了解小说情节变化的紧张曲折、扣人心弦,体会悬念设置的巧妙,感受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等,应是小说教学的主要价值。感悟鲜明的节奏,优美的韵律,形象、凝练、传神的语言等,则是诗词的教学价值。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价值,是否应是引导学生准确提炼知识信息、体会这类文章语言平实、简洁与准确、科学等特质?而简单议论文的教学价值,是否可定位在让学生读懂文章所述之理,了解其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精要等说理智慧?站在文体特征的角度审视并开掘“这一类”文本独有的言语表达学习价值,才能让学生认识、品味不同文体的言语表达智慧,积累、内化并同化到自身的言语结构中,在合适的情境中运用,促进其言语智慧的发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http://www.mfa.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yzs_673193/dqzz_673197/nanhai_673325/t848051.shtml。

二、开掘不同文体阅读方法的指导价值,提升阅读能力

不同体式的文本,其阅读方式、阅读方法有所不同,阅读不同体式的文本,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引导学生获取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提升其阅读能力。

不同体式的文本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实用文章注重提取文本语言信息,知晓文本传递什么信息,初步了解其说明方法及作用;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会其意”,还要“品其言”,即赏析、学习言语智慧。以往,语文教师不顾及文体特征,一律采用读读课文、悟悟情意的教学模式,导致“千课一面”,哪怕是说明性文章,教师也要学生抠词析句,体会情感,还要学生有感情朗读。因此,阅读教学应差别对待,教师可随文指导一些基本的阅读范式,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可以直接迁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与习惯作变式迁移,最后内化为自身的阅读方法与能力。

阅读散文有其基本的方法:总览全文,由言及意,读懂文本,了解散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思与感悟;含英咀华,领会作家如何用精准而细腻的语言贴切传达人生经验,品味语言蕴含的丰富、隽永的意味与旨趣,赏析不同作家语言不同的滋味与情调;回顾篇章,鉴赏作家谋篇布局的独特匠心。

有位教师教学《三亚落日》,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了解三亚落日的“诗意”与“美妙绝伦”等特点;理清文脉,知晓作者先写三亚环境,再按日落的顺序描摹落日之美。其次,引领学生体味语言,本文精美语言如珍珠散落字里行间,教师以最有特色的或看似寻常却耐人寻味的语言为例,引导学生赏析并指导赏析方法,如用比较阅读法,体会“快乐的孩童”“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跳水员”等三处比拟的精当,并知晓要写出事物特点,必须借助丰富的联想和形象的语言,把细节放大、拉长,定格成一幅幅画,才能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最后,再次回归整体,揣摩篇章构思之妙:全文采用首尾呼应的方法,开篇点明落日特点“诗意”“美妙绝伦”,而结尾却以一句“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简洁收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品味的空间,感悟“含蓄”写法的表达效果;文章题为“三亚落日”,第2自然段作者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作者正是以三亚热带风情为背景,烘托出落日的“诗意”与“美妙绝伦”。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分享了作家的人生体验,感受三亚落日之美,又体味了文本语言之美、篇章构思之妙,还学得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阅读诗词有其基本的方法:诵读诗词,根据诗词停顿规律等学会恰当停顿,体会诗词节奏音韵美;借助注释和自己推想,读懂诗词意思;利用生活经验补白想象,再现诗词描绘的生动画面与意境,感受诗词语言的生动性;用捕捉诗眼词眼或“知人论世”等方法,深入体会诗词丰富的情意;运用比较等方法赏析诗词语言,品味诗词语言的凝练与传神。

小说也有其基本的阅读方法:有教师教学《半截蜡烛》,因学生已学过《爱之链》,定位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特点,掌握小说阅读基本方法:抓住人物言行等细节,体会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母子三人的人物形象;通过环境描写、德国军官的人物描写,深化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并了解环境烘托、反面衬托等在小说中的作用;本文情节紧张,围绕蜡烛的点燃、熄灭,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情节的变化,体悟情节、悬念对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作用。

说明性文章阅读方法则相对简明:阅读文本,捕捉重要的语言信息,了解所介绍事物的特点或知识;品析文本采用何种说明方法,并体会这些说明方法对说明事物特点的作用。阅读简单议论文,基于文体特点,则可以指导学生首先学会提取作者阐述的观点,其次辨析思考,作者如何说理,所说之理、说理过程是否使人信服等。

基于文本特征指导不同类文体基本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学得”一些基本的阅读范式。当然,方法转变为能力,需要有一个“习得”的过程。吕叔湘先生曾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什么本质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在获取基本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需引导学生在同类文本的阅读中迁移、修正,作变式运用,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将阅读方法内化为能熟练运用的阅读能力。

三、开掘不同文体内蕴的思维训练价值,发展思维能力

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等皆存在一定问题: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不善于准确深入思考分析、发现文字背后的意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善于勾连上下文、多角度、全面思考分析问题;人云亦云,对文本的体悟、问题的分析缺少自己独到的思考,缺少反思意识等。因此,阅读教学既要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也要重视培养发展其思维能力与良好的思维品质。

不同体式的文本,其阅读视角、思考方法、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开掘不同体式文本内蕴的思维训练价值,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

散文形散神聚,其内在结构总有线索串联,因此,阅读散文,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适合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散文意境深邃,阅读散文,可以引导学生勾连生活体验与相关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和补白,进入作品意境,利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散文语言优美,阅读散文,需读出语言文字背后丰富、深刻的情意与理趣,品出言语形式之妙,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

实用文阅读以理解为目的。阅读科学小品文,重在通过理性思考、删选,提取出相关的科普知识,分析文章说明方法及作用;阅读简单议论文,重在提取作者观点,辨析论据是否典型充分,论证是否有说服力。由此观之,实用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促进其逻辑性、准确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的发展。

阅读诗词、小说、剧本等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品质的发展,也应有不同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有两大目标:训练语言,训练思维。阅读是思维的过程,阅读教学也是训练、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思维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的过程。

综上,文本各有特质,也就有了不同的语文教学价值。适度关注文体特征,开掘“类”的教学价值,利于学生领悟每“类”文体的语言特点,获取“类”的阅读、思考方法与规律,阅读教学也就能给学生以长远发展的能力:言语智慧、阅读策略与能力、良好思维品质与习惯等。▲

猜你喜欢
言语文体散文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关于冬天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