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2013-11-21 09:23杨小蓉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提炼解题能力阅读

杨小蓉

摘 要:有学生说:“数学学习枯燥无味,毫无兴趣。”也有学生说:“数学学习有规律可循,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惊喜,很有趣。”这两种说法从侧面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寻求知识间的联系,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教学工作将事半功倍。

关键词:解题能力;阅读;提炼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呢?

一、学会阅读

数学学习离不开阅读,学生要正确地解题,关键就是要读懂题意。数学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正是学生解题能力得以提高的关键。

1.动口的阅读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知识应反复阅读,初步做到熟记。

2.动手阅读

首先,对于数学公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一边反复阅读,一边反复在草稿本上默写,增强记忆效果。

其次,对于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边读边圈出这些知识的重点、要点;另一方面,对于几何题,应边读边画图或边在图上标注记号,以便观察分析,提高解题的速度和质量。

再次,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如“轴对称图形”等,学生可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亲身体验直观地感受其相应信息。

3.动脑阅读

通过动口、动手的阅读,学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时就需要通过大脑消化、吸收。如:我们在做几何证明题时,读题的过程中就应做到“读已知,想可知;读未知,想需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为学生解题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二、学会提炼

数学学习关键是学会总结提炼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在多种解题方法中,找出最优化的方法。这样,学生的解题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1.知识点口诀化

解决各种类型的题,其实就是各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因此,如何让学生牢记知识点就尤为重要。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归纳为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如: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后,根据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快速地写出平移后的解析式。技巧是记口诀“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后,根据公式特征,归纳为“a平方,b平方,两个ab在中央”……

2.解题方法规律化

数学的学习应达到会做一道数学题,就应会做这一类题的境界。这就需要学生养成做后反思、归纳技巧的习惯。现我就结合面积问题的解题技巧训练,作简单的剖析。

(1)函数教学中面积问题

例1.如图,已知直线y=ax+b经过点A(0,-3),与x轴交于点C,且与双曲线相交于点B(-4,-a),D.

①求直线和双曲线的函数关系式;

②求△AOC(其中O为原点)的面积.

课堂实情:由于第②题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面积计算比较简单。

因此,待学生做完第②后,

师问:“如何求△BOD的面积?还能用求△AOC的面积那样的方法吗?”

当时,好多学生不知所措。但是在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下,用数学上的转化思想,学生讨论得出三种解决方法。其一,△BOC的面积加上△AOC的面积加上△AOD的面积;其二,△BOA的面积加上△AOD的面积;其三,△BOC的面积加上△COD的面积。

例2.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1,0)、B(3,0)、C(0,3)三点,其顶点为D.注: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坐标为-■,■。

①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求四边形ABDC的面积;

课堂实情: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此题的第②题中的四边形不是特殊的四边形,求面积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以用割补法将四边形转化为△AOC、△COD和△BOD的面积之和来解决,只要求出点A、

B、C、D的坐标即可,而点A、B、C的坐标已知,因此,第①的解析式求出后,点D(顶点)的坐标就好求了。

也可以延长DC交x轴与点E,四边形ABDC的面积看作是

△BDE和△ACE的面积之差来解决,只要求出点A、B、C、D、E的

坐标即可。

总结反思:通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得出:在直角坐标系中,图形面积问题,主要用割补法来解决。如果是三角形,则看三角形是否有一边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若有,则把此边当底,用底与高的积的一半来算;若没有,则用割补法解决,割或补时新图形至少有一条边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如果不是特殊的四边形,则用割补法解决,应把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至少有一条边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或特殊的四边形(直角梯形或矩形)来解决。

(2)图形变换中的面积问题

例.在反比例函数y=■(x>0)上,有一系列的点A1、A2、A3、……、An、An+1,若A1的横坐标为2,且以后每点的横坐标都与它前一点的横坐标的差为2。现分别过点A1、A2、A3、……、An、An+1作x轴和y轴的垂线段,构成若干个矩形如图所示,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记为S1、S2、S3、……、Sn、Sn+1,则S1=__________, S1+S2+S3+……+Sn=__________.

课堂实情:此题的第一空,利用两邻边之积计算,即S1等于2×■=10。

第二空,学生讨论后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根据常规方法

S1+S2+S3+……+Sn

=2×■-2×■+2×■-2×■+2×■-2×■+……+2×■-2×■

=2×■-2×■=■。

方法二:根据平移知识

将S2,S3,…,Sn,Sn+1平移与S1正好补成矩形,两邻边分别为2和■-■则S1+S2+S3+…+Sn=2×■-■=■

以上两种方法,显然第二方法更简单。

总结反思:当遇到求图形阴影部分面积时,若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则应首先考虑学习的图形变换平移、对称、旋转、相似,用割补法解决。

总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探究、总结解各类题的方法和技巧,体现数学的内在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学生就会在你的引领下,在学习的海洋中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第十三中学校)

猜你喜欢
提炼解题能力阅读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学生错误”之我见
初中数学“圆”教学浅析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搭建多元平台提升语言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