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桂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越演越烈,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已成为当代体育教育的共识。学校体育课的开展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形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为了更好地肩负起培养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责任,与时俱进地创新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主攻方向。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游戏教学
一、教材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兴趣盎然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并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结合实际情况,主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游戏的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小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内容。例如,体育教师在训练学生最抵触的长跑时,如果一味强制要求学生沿着跑道练习,完成教师布置的课程任务,往往达不到体育教师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为目的的教学初衷,而且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不良的情绪,降低课堂的实效性。体育教师不妨用游戏的方法代替单一的传统教学,把长跑变成“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或者“捕鱼”的游戏。如:“捕鱼”游戏,让学生分成两组,在指定的场地内一组学生充當鱼的角色,另一组学生手拉手形成一张“渔网”,捕捉场地内的“鱼”,进入“渔网”内的学生需按照游戏规则加入充当渔网的学生里,继续捕捞“鱼”,直至捕捞完毕。这样同样可以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耐力和体力。除此之外,在和谐、愉悦和充满竞争的氛围中,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的逃避、抵触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游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也参与其中,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让学生满怀激情地上好体育课。这种方式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学生开展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人才作出贡献。
二、培养学生特长,使学生终身热爱体育运动
小学体育教育是整个国民体育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以学生终身热爱体育为教学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材不应成为教师教学的统一模式,教材应是教师教学的参考依据和手段。除了教材中必须掌握的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新、延伸、拓展、取舍,增加一些课外的体育运动,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如,体育教师可以增加象棋、军旗、羽毛球、踢毽子等教材内没有的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让体育课变得有趣、丰富多彩。另外,体育教师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如,组织学生爬山,转换场地在绿道跑步等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打造终身运动的兴趣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有效的支持。总之,我们的体育教学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技术动作练习,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活动和思考的空间,激励每个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让广阔的空间成为学生自信、自主、自立的快乐天地。
为了真正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确保学生真正从体育活动中受益终生,体育教师要勇于创新,从新角度探索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努力开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新课程改革既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的机遇,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让体育教育不仅让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能增强学生人格魅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岩.浅析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学周刊,2013(7).
[2]胡明光.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新课程:小学,2012(12).
[3]林米珠.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关基本运动能力教学的相关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