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传述 刘宝帅
辽宁省大连市结核病医院 116200
结核性脓胸是指胸腔结核菌感染而积脓,经常因诊疗不及时,迁延不愈而形成 慢性结核性脓胸,在临床之工作中并不少见,且发病率有每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老年人患有糖尿病较多,加上长期慢性消耗,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一旦患有结核性胸膜炎很容易形成慢性结核性脓胸,因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一般资料:本院自1996年~2010年14年间共收治46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年龄60~75岁,病程3~6个月,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病变位于右侧胸腔24例,左侧胸腔22例,大部分患者具有胸闷、胸痛、活动后气短等症状。
手术方法:全部病例均系统抗结核治疗3个月以上,术前胸腔闭式引流38例,手术麻醉均采用双腔插管及静脉复合麻醉,保留壁层纤维板的脏层胸膜剥脱术43例,3例行脏层胸膜剥脱术加胸廓成型术。
全组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术后复查胸部CT,胸部脓腔全部消失,肺膨胀良好,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3年不等,全组病例均无脓胸复发或出现胸壁结核,胸廓塌陷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慢性结核性脓胸因渗出性胸膜炎,未适当治疗或空洞性肺结核向胸腔破溃发展而来,晚期可见胸膜增厚、钙化[1]。结核性脓胸治疗原则是清除感染源,消灭残腔和保护肺功能,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不同程度减退,保护肺功能更加重要。
保留壁层纤维板的胸膜剥脱术:目前认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脓胸一个理想的根治性手术[2],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首选方法。但是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不同程度减退,加上慢性疾病的长期消耗,身体一般状况明显下降,抵抗力减弱,如果与年轻人一样同时剥离脏、壁层纤维板,则可造成患者创伤大、失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增加手术风险等缺点,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本组患者43例,其中35例效果良好,8例术后因脏层胸膜破损较多漏气,延长引流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平均为5d,均痊愈。一般根据脓腔部位,取后外侧标准胸切口为佳,可以充分显露术野,清除脓腔内的脓汁、结核肉芽组织及干酪样物质。脓腔内用0.25%碘伏液浸泡冲洗,彻底剥离脏层纤维板,使肺充分复张,填满胸腔。若脏层纤维板较薄且与脏层胸膜黏连紧密可将其呈网状切开。术中尽可能不损伤肺组织,肺组织破损较重的,给予缝合修补。壁层纤维板上的结核肉芽组织及干酪样物质要清除干净,用刮勺刮至暴露新鲜创面为宜。保留壁层纤维板的胸膜剥脱术使术式简化,分离创面少,失血量下降[3],缩短手术时间。本组病历手术失血量200 ~400ml,手术时间2.5 ~3.5h。
脏层胸膜剥脱加胸廓成型术:如果手术时机把握准确,大部分脏层纤维板均可以较顺利剥脱,但如果肺内有部分活动性结核病灶,或脏层纤维板较厚或钙化不易剥脱,则可以实行部分脏层纤维板剥脱术加胸廓成型术。根据残腔大小,骨膜下切除相应肋骨。术中要求切除肋骨应超过脓腔边缘1~2cm,同样清除坏死及干酪样物质,视残腔大小可以将肋骨分段填塞残腔或游离肌瓣填充残腔,以达到消灭残腔目的,术后留置引流,胸带加压包扎2~4周。
无论何种术式治疗老年人慢性结核性脓胸,术后同样要系统抗结核1年以上。总之外科治疗原则是创伤小,失血少,缩短手术时间,清除病灶,消灭残腔,尽可能改善肺功能。保留壁层纤维板的胸膜剥脱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结核性脓胸效果良好。
1 王化生.现代胸部外科使用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77.
2 顾恺时,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97.
3 谢再论,徐业新,黄荆钟,等.保留壁层的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