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朝旭
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中心卫生院 102609
2008 年5 月2 日卫生部把手足口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对2012 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如下分。
资料来源: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2 年本镇住址的手足口病病例。人口资料由各村居委会提供。
调查方法:通过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并整理本辖区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
统计分析:应用Excel2003 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情分析。
发病情况:2012 年本镇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90 例,发病率为386/10 万,其中重症6 例实验室诊断4 例,无死亡病例。
地区分布:本镇12 个村居委会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六合庄村发病率最高为549/10 万,发病前三位分别为:六合庄、西大营、皮各庄,罗奇其营小区发病率最低为262/10 万。经过卡方检验,手足口各村居委会的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χ2=15.108,P >0.05),见表1。
表1 2012 年北臧村镇村居委会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时间分布:2012 年本镇手足口病疫情1 月发生首发病例,从3 月份开始逐渐上升,随后持续高发,5 月病例数猛增,6 月达到高峰占全年总病例数33.44%,7 月开始回落,但10 月份后又开始上升,11 月份达到一个小高峰占全年总病例数6.8%,12 月份开始回落。比较各月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88,P <0.01),图1。
图1 手足口发病的时间分布
性别与年龄分布:报告的290 例病例中,男性176 例,女性113 例男女比为1.56∶1,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组为主,5 岁以下年龄组报告发病267 例,占总病例数92.07%。以小年龄组发病为主,最小的5 个月,最大的35 岁,男性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
2012 年发病率较往年偏高:2009 年123 例,发病率208.14/10 万;2010 年157例,发病率261.61/10 万;2011 年197 例,发病率317.70/10 万。
北臧村镇手足口病疫情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征:①没有明显的地区分布,可能和本地区地域比较小,各村居委会的人员结构和经济水平没有明显差别。②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全年都可发病,本镇在5 ~7 月份出现一个大的高峰,共发病204 例,占全年总发病数的70.36%。10 ~11 月份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共发病34 例,占全年总发病数的11.72%,说明发病主要集中在夏季,以后随气温下降发病数明显回落,在秋季又出现上升趋势是与往年不同的,这也许与今年北京秋季气温高,降雨多,空气湿润有关[1]。③发病率逐年递增,原因可能是本镇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城市改造,致使外来人口大量涌入,造成发病率升高,再者自2008 年5 月手足口病被列入国家法定传染病,引起教育等相关部门重视,学校。托幼机构报告意识逐渐提高,由于舆论导向的作用,家长就以意识增强,出现一个病例在不同等级医院就医,漏诊率明显下降。特别是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后,医生的报告意识也得到了加强。漏报率下降。④职业、年龄、性别与发病关系,发病以0 ~5 岁散居儿童为主,共发病164 例,发病率为56.55%,与相关报道一致。幼儿园有群体聚集现象,上学后发病明显下降,与体质逐渐增强有关。男童发病最多,与男童活泼、好动有关。一些男童有典型症状但发展成重症的较少,恢复较快。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对5 岁以下儿童危害严重,目前疫苗尚在研发中,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为遏制疫情蔓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家长的防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