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伟 苏晓娜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重庆市 400042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癌症之一,成病原因复杂,致死率较高,癌变影响面积较大,严重者可对附近淋巴组织产生影响。大肠癌发病趋于老龄化、男性化,据文献报道男女大肠癌发病比例可达到2:1[1]。本文主要对临床常规三种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对化疗发展进行总结。
患者资料:本文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2012 年5 月~2013 年5 月间给予化疗的98 名大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性58 人,女性40 人,男女患者比例为1.45∶1;最大年龄患者81 岁,最小年龄患者39 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3.5 ±3.2)岁;直肠癌患者74 人,结肠癌患者24 人。使用胃肠镜联合血检、便检,对患者确诊,增加准确性。
治疗方法:采用三类常规性药物:5-氟尿嘧啶类药物,亚叶酸钙类药物,草酸铂类药物。将98 名患者平均分为3 组,5-氟尿嘧啶用药组34 人,其余两组32 人。每组分别采用单一用药方式,筛选期为2w,对每组用药无效或起效不明显的患者使用交叉用药方式,最多联合使用两种药物。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 对统计结果进行计算,使用P <0.05 作为判定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的依据,使用χ2对数据结果检测。
单纯使用5-氟尿嘧啶的用药有效率为35.5%,存活中位为17.3 个月;单纯使用亚叶酸钙有效率为18. 1%,存活中位为16. 3 个月;单纯使用草酸铂有效率为26.9%,生存中位为20. 4 个月。3 种药物的疗效比对无统计学差异性(P 均<0.05)。对每组用药无效患者采用交叉用药方式,5-氟尿嘧啶的起效率为54.3%,亚叶酸钙的起效率为20.4%,草酸铂的起效率为12.1%。3 种药物的介入式治疗方式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 >0.05)。其中以5-氟尿嘧啶的治疗效果最好,介入起效率最高,临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
讨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晚期或有极为严重扩散的情况下,使用化疗用药可以对大肠癌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延长患者存活中位时间。当前西医治疗是大肠癌疾病的首选方式,其中普外手术以及化疗是两种常规性治疗方法,但普外手术对患者机体侵损性较大,预后不理想,可能需要二次或是三次切除治疗患者痛苦大。而随着医药学的发展,化疗对癌变的控制以及治疗效果提升较为显著,患者痛苦小,预后较为理想。除了上文提及的三种常规用药外,如单克隆抗体、CPT-11 等也是大肠癌常用的化疗用药,单就每种药物单纯用药结果而言并不理想,根据刘福坤等人的研究结果[2],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共同治疗42 例大肠癌症患者,用药有效率为41.2%,分别较单纯用药方式提升7%和12%。5-氟尿嘧啶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00 年以前,是首批临床化疗用药,其药效稳定,强度适中,副作用小,但在一部分患者中存在药物抵抗,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用药,联合亚叶酸钙、草酸铂。单抗体等药物辅助治疗可以起到理想结果。另外根据耿丽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3],化疗联合放疗、外科手术等治疗方式可以明显提升治疗结果,单比单纯性化疗方式生存率提升10%,中位存活时间延长2 个月。尤其是像大肠癌这种老年发病率较高的癌症,治疗时要综合考虑患者体质,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和院后生存治疗,降低对机体破坏程度。总而言之,化疗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式之一,兼合用药,或兼合其他治疗手段可以使癌症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联合发展,多种治疗方式共存是化疗发展的必然结果。
1 王丽萍,缪建华,周莹,等.晚期大肠癌化疗前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J].江苏医药,2012,21(7):219-221.
2 刘福坤,文翰,杨双,等.大肠癌化疗的回顾与展望[J].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11,14(4):210-217.
3 耿丽,樊青霞,张浩. 希罗达联合草酸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18 例疗效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9(4):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