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史”教学视角下影视教学法的创新与应用

2013-05-24 06:17刘丽丽魏爽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

刘丽丽 魏爽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影视教学法日益受到关注。抗日战争史是高校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这种直观性、情感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影视教学法的引入对学生深刻了解、理性把握这场中华民族团结御侮之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富有时代气息和科学内涵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影视教学法;抗日战争史;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110-03

当前,中日双方钓鱼岛主权归属争端曾一度尖锐化,中国民众为此义愤填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日本炮制的购岛事件把中日关系推到了视同水火的边缘。中日双方之所以摩擦冲突不断,主要源于日本侵华战争所导致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悬而未解,日本国内极右翼势力极力歪曲历史事实,制造各种谬论,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中、日两国的渊源和纠葛不甚了解。很多大学生,尽管他们会唱国歌,但对《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却无法体会,新时代的骄子怎会理解“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中华民族赖以继绝兴灭的唯一抉择。即使是亲历过那场战争的人,也会因当时所处地位、境遇不同而导致看法、认识存在主观偏差。因此,新形势下,“抗日战争史”课程的开设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需要,更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影视教学法在“抗日战争史”教学中的作用

“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的广受关注,使高校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大有被颠覆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广泛应用,高校教师们不得不与时俱进,越来越多地把影视资料运用到历史课堂中,借助影视资料的声像并茂、身临其境、极具感染力的特点,开展影视教学。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史”这门直观性、情感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如何既全景式地再现真实的历史史实,将当前的学术前沿、史学争论介绍给学生,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探索的课题。历史学科的内容无法还原再现,历史教学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比如,我们讲一个经典的战例,即使史料再丰富、语言再华美,战场上那种硝烟滚滚的宏大场面,将士那种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高昂悲壮情绪,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紧张气氛,岂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因此,影视资料的介入和应用就显得极为迫切。因为它可以拉近听者或观众与历史的时空和心理距离,从无情的历史视点到有情的生命视点、从宏大的整体叙述到全景的瞬间再现,从政策的详细解说到施政的跟踪追寻,从文献的考究订正到文本的丰富表达,影视历史将文献性与故事性、历史观与生命观、历史事件与人物个性进行有机结合,展现了立体的历史景观。这种具有极强感染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感受历史、鉴赏历史中形成历史认识,因而更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对深刻了解、理性把握这场中华民族团结御侮之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富有时代气息和科学内涵的民族精神。所以,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抗日战争史”教学中日益重视影视教学法的创新与应用。

二、在“抗日战争史”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如果说学校的教育给学生进行历史探索指明了地图的方位,那么,严肃的影视历史则带领学生亲身领略历史胜景的详细布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娱乐倾向的加剧,民众功利实用观念的突出,历史影视作品已经成为文化产业进程中的商业利润杠杆和大众文化生活中的娱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动摇或颠覆了学校历史教育体系的严肃性、教化性和知识性。在“抗日战争史”这一政治性、借鉴性、敏感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影视资料,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一)因材择片,有的放矢

这里的“材”指的是教材,也就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授课对象。历史影视资料浩如烟海,博大新奇。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精挑细选。与教学目标不相关或关系不密切的资料,即使再好也不应采用,必须始终把为教学服务放在第一位。首先,主讲教师要对教学内容非常娴熟,要确定哪些教学内容需要运用影视资料,运用哪种形式的影视作品更为合适,需要对已选择的影视作品做哪些加工处理。其次,要考虑借助影视资料的目的,即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激发兴趣,还是培养能力;是解决疑难,还是节约课时;是弥补教材不足,还是增强情感体验。最后,以何种方式检验放映效果,是教师点评还是学生讨论?总之,教师在应用影视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目的性、针对性。比如,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重庆谈判、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都有很多相应的影视资料,这些影视资料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历史事件和过程在短时间呈现,可以将各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呈现在眼前,可以将宏大无比的历史场面缩小到荧屏中,从而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空间还原的感知。总之,视听媒体所带来的感官和心灵之感动是空口白话或白纸黑字无法比拟的。

(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抗日战争史教学也要紧跟时代脉搏。“前世不忘,后世之师”,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历史教学永恒的主题。引导学生对这场战争进行反思,突出抗日战争的世界性,强化学生的世界意识、人类意识,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对影片的选择精益求精。各种影视资料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如纪实纪录片、文献片、专胚片、电影、电视剧等。哪种效果更好,要根据教学内容、特征、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比如,南京大屠杀这段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段惨痛历史,从1987年上映第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屠城血证》,到《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再到《南京浩劫》《日记》《南京!南京!》,众多影片陆续亮相银幕。纪录片《南京》也备受关注。这些影视作品从不同视角诠释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可以说各具千秋。怎样选择和利用这些影视资料,要做到因时而异、因势而异,日本侵华长达近半个世纪,从1894年甲午战争的割地赔款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东三省沦陷;从七七事变的全民族抗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爱国将士血洒疆场,终于取得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胜利。战后,中国政府以博大的胸襟放弃战争赔偿,而日本却没有深刻反省,反而恩将仇报,从教科书的篡改到接连参拜靖国神社;从钓鱼岛主权归属到东海油田争端。如今又搞出购岛闹剧,连续触犯中国底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全面、客观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培养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在这样的形势下,在讲授南京大屠杀这一让国人无法淡定的历史的时候,以何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值得思考。如果依然沿用1987年上映的《屠城血证》那种挨揍苦情、壮烈牺牲、喊口号的方式引导学生,未免有些老生常谈,与时代脱节,起不到应有的教化作用。比如,当前在遭受日军侵害严重的地区,居然在街上出现了以穿日本军服招揽游客照相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旅游景点竟有装成日本兵押送村妇的游客,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在他们的心目中似乎有些麻木。历史观必须赋予国民对民族命运的共同关注,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历史,提醒每一个中国人不能自外于国家、民族的整体历史。更进一步讲,对战争和战争犯罪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日军对任何一个中国妇女的侮辱都要看成是对所有女性和整个人类的犯罪,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战争犯罪,必须看成是对全人类的犯罪。这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在关注奥斯维辛的同时,日益关注南京大屠杀的根本原因。世界电影大师们开始深入探究战争中的人性。而《南京!南京!》,这部影片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理性地看待南京大屠杀,使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新的升华。

(三)引思育情,还原历史

在充分发挥影视资料在抗战史教学中作用的同时,要避免将影视情境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激发兴趣或烘托气氛的感性层面。影视资源虽然可以轻而易举地拉近历史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但也容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扑面而来的大量形象信息。而缺乏深入的思考、批判的态度,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在播放影视资料之前,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观看的目的是什么,注意哪些细节等。这样学生才会有的放矢,在观看影视资料的同时思考问题,形成问题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

比如,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举国一致的民族解放战争。那么,谁领导了这场战争,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到底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国共两党理念和宗旨的不同,代表的阶级与阶层也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了党派利益诉求的分歧,但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负影响到的是全体民族成员的利益,任何党派利益显然必须首先服从民族整体的根本利益。所以,无论国共两党在战争中有着怎样的分歧与冲突,合作抗日却是贯穿始终的。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前提下,如何评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从七七事变算起,在八年的抗战中,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即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会战,如淞沪会战、晋北忻口会战、徐州和武汉会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正是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对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贡献力量的任何阶级、任何阶层都值得我们尊敬与纪念。但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选集》、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等著作奠定了这样的基调,即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进行了一些抗战,而武汉失守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积极反共。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在“实事求是”方针指导下。中国大陆史学界开始研究中华民国史、国民政府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对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态度和作用开始向实事求是的方向迈进。近年来,大陆学术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和作用的评价越来越客观。广大青年学生,他们长期以来在中学课堂上接受的都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那种突出中国共产党地位和作用的教育。为了让他们重建对这段历史的认知,在讲授国民党的一系列经典战例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影片,如1986年4月上映的《血战台儿庄》。这部影片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国民党官兵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

比如,讲授常德会战这一八年抗战中锥心泣血、敌我兵力对比最为悬殊、伤亡交换比最大的一场战役,我们可以选用《喋血孤城》。这是继《血战台儿庄》之后,又一部正面描写国民党抗日的战争史诗力作。虽然常德最后还是失陷了,但这丝毫不能抹杀国民党爱国官兵保家卫国、矢志守土的民族情操。他们是中国民族的坚贞英雄。

历史不可再现,对于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我们也不希望它再现,但“述往事,思来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抗日战争史教学中采用影视教学法,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重返现场”之感,从而激发其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这是传统的课堂讲述和其他直观教具所难以企及的。可是,由于受教学时间和内容所限,运用影视资料不宜过多、过大过频,要讲求适度、适量。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影视资料精挑细选,决定使用影视资料的时机和数量,再加上及时到位的引导,播讲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改工程项目“中国古代经典导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刘丽丽: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抗日战争史研究。魏爽: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
《山海经》与原始宗教关系再探究
不屈的长城
抗战烽火中的文学斗争
赣傩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