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

2013-04-29 10:27黄金爱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算理教学设计

黄金爱

【关键词】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设计 算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46-02

教材版本: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课型方式:MS—EEPO模式(简称:EEPO)的要素组合课

课时形态:标准课(40分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乘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口算(看+想+说+听)

12×30 24×10

2.笔算(看+想+做)

32×8 26×5

3.检测:“开火车”检查答案,并用手势表示自己做对了几道题(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有效的复习,让学生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新知识、新技能,为下一步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1.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读取主题图获得信息,引出问题:一共要付多少钱?从而列出算式:

24×12=

设计意图:1.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看+想+做)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一个新知识,同学们能否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把它转化成旧知识计算出来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打开课本第63页看书学习,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微型卡上,看谁最能干,想到的办法最多。(时间约3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借助课本获取知识,亲自体验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四人小组交互学习。(看+讲+听+想+做+动静转换)

学习要求:(1)组内轮流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纠正。(2)把跟自己不一样的想法,补充到自己的学习卡上。(时间约4分钟)

设计意图:适时地进行动静转换,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感,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小组汇报。(看+想)

让有不同算法的代表到黑板进行板演展示。

(预设有三种方法,方法三如果没有学生做出来就不研究)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4×2=48 2 4 24×2=48

24×10=240 × 1 2 48×6=288

48+240=288 4 8

2 4

2 8 8

5.教师点评、精讲。(听、想)

(1)教师对三种计算方法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观察方法一和方法二之间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找算法之间的联系,沟通口算和笔算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促成算法与算理的有机结合。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笔算方法的算理。

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又是一种新形式,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怎样用竖式计算24×12。(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教师要系统地精讲、强化关键知识点,利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强化算理。

①指明一名学生口述完整的计算过程。

②让另外两名学生进行复述。

③对比强化:今天认识的竖式计算,与以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你觉得哪一步最关键?应该注意什么?

④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把需注意的地方用彩色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强化,突出第二次乘积的书写位置,再次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6.全班一起小结计算方法。(想+说)

三、巩固练习,发展能力

1.(1)同桌两人独立在微型卡上写两道不相同的计算题。(看+想+做)

(2)同桌互检:看你的同桌在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注意到了没有?并检查答案是否正确。(看+想+动静转换)

设计意图:同桌写不同的计算题并互检,在攀升重点知识强化次数的同时,再次进行动静转换,消除学生学习疲劳,提高学习兴趣。

2.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与第一个因数的乘积是多少吗?试试看。(看+想+做+说+听)

(1)学生独立在微型卡上做题,指明一名学生板演。

(2)全班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围绕难点设计的练习,达到练习巩固突破难点的目的。

3.流程性检测: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做对了几道题。

设计意图:随堂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四、拓展创新,培养个性

1.学生自主编题(看+想+做+说+听+动静转换)。

(1)围绕当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编一道题目写在微型卡上,可以是计算题,也可以是填空题。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检查所编的题目是否正确。

(3)四人小组组长分配任务,每人解答一道题目。

(4)组内互相检查答案是否正确,互相补充,并把本组的题目汇总在中卡上。

设计意图:先通过学生自主编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再让四人小组内部交流、互补,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

2.全班大动交流(看+想+做+动静转换)

每个学生都走出桌位,去看其他小组编的题目,并把你觉得有趣或不理解的题目记录在你的学习卡上,回来共享。

设计意图:通过大动交流,有效地攀升重点知识的强化次数,帮助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3.教师精讲、点评。如果有进位乘法的题目,留做下一节课的研究内容。

五、总结全课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谈谈收获,适当地强调有关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平台。

课外分享:还没有看完其他组编的题目,课外可以交流、分享,收获更多的知识。

【课后评析】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讲解算理,然后通过大量反复的课堂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实,计算教学不是学生的模仿与记忆,是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经过自主探索、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本节课笔者立足于新的课程理念,运用EEPO有效教育要素组合课型模式进行设计,从学生的参与率以及课堂检测的结果来看,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了EEPO教学模式的以下几个特点:

一、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课标的新理念有效落实到了教学行为,改变了学生以往以“看、听”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有独立思考、独立做题、同伴交互等来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将听、看、讲、想、做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做到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适时进行动静转换,提高课堂效率

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专注的时间是7~8分钟,超过这个时限,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为了让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继续学习,就要适时组织动静转换。在本节课设计了3次动静转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动静交互时,让学得快、学得慢、有特长的学生互相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攀升强化次数,有效落实关键知识点

EEPO的创始人孟照彬教授多次强调,关键知识点的强化次数达到理想量(数学为12~17次)的教师,可以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在这节课中,教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环节,以独立做题、同伴合作交流、同桌互相检查、自主编题、四人小组交互结题、看他人作品等不同的形式来强化关键知识点,强化次数达到理想量,有效地落实了关键知识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适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学习数学知识,其实质是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本节课的精髓正是“转化思想”。从宏观方面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遇到新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从微观方面来说,本节课不管哪种计算方法都是把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所以,“转化方法”是达成本节课目标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通过EEPO教学模式要素的组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做题、和同伴交流等方式,真正做到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了计算方法。

(责编 韦建成)

猜你喜欢
算理教学设计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