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乐莺
[摘 要]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具有时效性强,普遍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网络是传播信息的最佳平台。构建网络思政平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头脑”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网络平台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如何积极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构建网络思政平台需要把握的几项原则等方面,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就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网络思政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23 — 03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已经使得它不再是一个新鲜事物。随着web2.0新技术的运用,新一代的互联网平台将为人类创新应用互联网打开一个几乎“无限”的空间。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类网络工具的升级换代,使得网络工具的个性化使用特征越来越突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播媒介的“以个人为主导的时代”已经到来。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作为网民主要生力军的大学生,面对互联网充满个性色彩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迅捷传播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前所未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念方面的问题,受到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引起严重的道德行为失范。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接受能力较强,好奇心较重,其思想观念被修正、更新乃至颠覆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如何巩固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深入学生“头脑”,始终是思政教育者们殚精竭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网络作为一种使用工具,只要了解该工具的使用规律和价值,就能很好地为人所用。可以说,网络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构建网络思政平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头脑”的重要途径。
一、网络平台对于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1.天然亲缘,易于发挥学生主体性
当代大学生基本属于80、90后一代,他们成长于个人多媒体电脑普及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十余年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与网络有着一种天然的亲缘,较倾向于把自我归属于“网络一代”。这种身分定位和基本认知使得他们广泛认同网络这一媒介的传播功能和效果,在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与以书本为载体的信息的接受度比较中,他们更偏向于前者。大学生们在长期使用网络过程中培养出的快速阅读焦虑状态尤其能显示出网络比纸质书本的传播效果更显著,特别是那些符合网络阅读习惯的信息。传统平面媒体如报纸由于其版面的有限性和阅读的顺序性,读者所能了解的信息的完整性和生动性便大打了折扣。网络是一个可供双向交流的媒介,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功能。因此,在网络平台上,学生主体性地位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发挥。教育不应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也是如此,要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让个体能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最终实现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定位于唤起和提高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①,网络平台的匿名性、交流的便捷性、资源的广泛性等诸多优势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平等自由参与到网络活动中来,培养内在的自觉、自控能力,从而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自律力的人,自觉抵制网络文化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自觉吸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武装自己,提高认识。
2.资源丰富,易于提高理论多样性
从内容上看,网络的飞速发展迎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中储藏的“海量”信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世界战争,小至“人肉搜索”,网络信息几乎是应有尽有,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宝库。这也是造成大学生信息筛选焦虑症候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进行有效引导,克服大学生因筛选信息所带来的焦虑心理,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要展现的内容上。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政平台。该网站有丰富的资讯:展馆专题、志愿者专题、新闻中心等各种相关的讯息都被涵盖在里面。以志愿者专题为例,志愿者的动态向读者展示志愿者培训、活动等相关资讯,其中传达了志愿者服务理念、志愿者精神、志愿的价值等价值观都有可能为大学生读者带来一定的触动,坚定或者转变他们的理念,从心里产生服务的愿望和奉献的精神。世博会的中国馆也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话题,其设计理念、展出的物品等无一不透露出中国的文化精髓。
从形式上看,网络提供的阅读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视听方式的产生虽然始于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普及,但这一视听方式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却是爆发于网络时代。文字信息可以滚动鼠标快速浏览;图片信息也可以随鼠标的点击或快、或慢地停留;视频信息则极大地改变了所谓“时间”的概念,看一段十分钟的片段不再需要真的花十分钟时间等它播放,可以快进,速率自由选择,2倍、4倍或是8倍,甚至可以跳跃式前进,遇有关键镜头或是没有看清的镜头,还可以倒退回来慢放,慢慢回味;更有3D、4D影像观看技术的飞跃。如此迅速而直观的阅读方式是传统的文字阅读方式难以企及的。在这样的视、听、触觉三者综合影响下,快速阅读成为大学生的阅读常态。网络思政平台可以借用网络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和技术手段来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建设一个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网站,可以筛选网络上的资讯为我所用,再通过活泼、整齐的栏目设计,有层次、有秩序地展示不同分类、不同主题的资讯,子页面的展示方式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文并茂、也可以是音乐、视频等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使得枯燥的理论以立体、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3.不限时空,易于扩大覆盖面
用户使用网络的门槛是很低的。只要有设备——无论是一台电脑,一个IPAD或是一部手机,随时随地可以上网获取信息,并且除了很少的上网费或流量费以外,几乎是免费的。与时间、地点、上课条件都受限制的课堂相比,网络具有太多的优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应该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休闲娱乐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也部分地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构建网络思政平台,通过建立专业网站、组建班级集体活动平台(如易班)、即时聊天工具、建立博客或空间等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并参与这些平台。同时,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润物无声的,让学生在日常网络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自己所关注的对象、所参与讨论的新闻事件、所感兴趣的话题中透露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慢慢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4.言论自由,易于促进平等互动性
有些网站虽然已经开始实行实名制,但大多数论坛仍然是以匿名发言为主。在这个自由的国度,用户没有了身份的标记,就比较容易表达真实想法。当下注册用户数已高达3.68亿的新浪微博,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①,更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言论平台,而大学生作为主要用户(所占比重为54.2%②),大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习得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政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有效引导大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关注到民生问题的同时,也关注到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和已经取得的成效,从而使他们坚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自己完成学业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理想。
网络是一个开放、平等的环境,师生在网络上的交流没有了“台上、台下”之分,更没有所谓的“话语权”缺失问题。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各种方式提出。这种平等互动可表现为丰富的网络交往形式:QQ、飞信、博客、论坛、邮件、视频等,这些交流工具为师生平等互动教学相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及时解决思想困惑,从而巩固或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摆脱其他错误思潮的影响。
二、构建网络思政平台的三个重要途径。
网络是一种传播媒介,也是一种传播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面对面的传播层面上,可通过建设网络思政专业网站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在点对面的传播层面上,可通过利用网站提供的班级、留言板、博客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点对点的传播层面上,可通过个人即时聊天工具,加强师生间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增强课堂外的教学效果。
1.建设网络思政专业网站
可以通过网站制作来建设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有力占领网络宣传舆论阵地,充分发挥网络传播方便迅速、信息量丰富的优势,借助图、文和多媒体视听等多种方式提供学习资料、最新资讯等,使其成为大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资源。在内容上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使广大青年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中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之中学习、了解、认识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同时,可围绕重大时事建设专业网站,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如围绕奥运会、世博会、重大会议、建党九十周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等相关重大活动和主题开展网站建设,多渠道、多角度提供丰富信息和学习资源。
2.合理利用其他网络资源
合理利用现有的论坛、门户网站博客等资源如易班、腾讯微博等构建思政平台,充分了解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引导与教育。
目前校友录、网络班级等社区形式已越来越受各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视。以上海市大学生在线主办的“易班”为例,截止2011年3月,已有24所高校在该网站建立了班级,逾160000用户注册使用,易班已經成为这些学校进行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网络载体。信息的流通是网络的重要功能。易班是学生们加强沟通、传递信息的交流平台,也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答疑解惑、思想碰撞的新途径。例如在“易班”的主社区里,可以浏览到各大热点新闻事件;在各讨论分区里,可以看到许多学生用户讨论的热点话题——上至国家乃至世界大事,小至吃饭穿衣——俨然就是一个公共聊天场所。师生们可以就某一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争辩,分享各种观点;同学们也可以把它当成是日常生活环境的延伸和扩展。不仅仅是聊天和交流,用户在网络上还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站订餐、购物、狂街、体验虚拟生活等等。生活已经不再拘泥于现实的衣食住行,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的交集已经越来越多。思政教育者们可以在网络上与学生保持互动,关心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从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馈来有针对性地分类引导,弘扬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方便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小、消除消极的、反动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
3.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工具
课堂教学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有些理论教师未必解释透彻,同时现在的高校大都迁移到郊区,相当多的教师下课后就匆匆离校赴家,无法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学生对理论的疑惑不得释解,理论的被接受率必然大打折扣。网络思政平台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把思政教育课超然于课外,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地在网上与思政教育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讯工具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特别是即时聊天工具的发展可以说令人叹为观止:WEB1.0时代的即时聊天工具如QQ、MSN、BBS等似乎方兴未艾,WEB 2.0时代的微博、微信、facebook,twiter等通讯工具就迫不及待地为人类的交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立体的通讯世界。网络不再只是虚拟,它多维地与人类生活紧密对应起来。借助这些通讯工具,师生的交流就不再仅限于课堂。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解答学生的困惑,及时消除他们正在经历的思想冲击和信念动摇,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接受性和坚定性。
另一方面,运用网络即时聊天工具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已经被不少高校辅导员所重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网络聊天中,学生的主体性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想说就说,问题可以得到充分的沟通;另一方面,有些私密的、有关自尊的心里话在现实中可能无法启齿,但在网络上就可以得到比较放松的沟通。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具有平等交互性、虚拟隐蔽性、广泛兼容性、开放共享性等特征,具有在现实中面对面心理谈话所达不到的效果和优势。另外可通过开设一些网络心理咨询论坛或是生活服务信箱等途径来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生活中的切实困难,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三、构建网络思政平台需要掌握的原则
1.把握网络舆论导向
网络的双向传播功能使其已成为信息互动和思想交锋最为激烈的媒介环境。在网络平台上,用户可以毫无拘束地针对某些热点问题开展互动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学生在网络上的群体归属环境较为固定,如易班等,因此,这些地缘较为接近的网络社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和舆论辐射力,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尤为深刻。另外,即使是在陌生的社区环境,大学生也有可能接触到不同的信息和思想观点,一点一滴均有可能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思政工作者们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必须要把握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学生用户较为集中的网络社区舆论的积极引导和正确指导,确保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等科学先进的正面舆论的占据其主导地位,使之成为加强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
2.多层次培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文化环境。在网络平台上同样不能忽略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网络平台有多个层次,校园文化的培育也相应地有多个层次。譬如,在专业思政网站上,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图文或多媒体作品;在网络社区,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对一的网络沟通中,师生可以通过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的思想渗透,使学生能健康成长。以易班为例,这一网络社区开发了投票、辩论、多媒体展示等多种附加功能,使其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网络载体。在这些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建立的版面上,经常出现各类活动“正在进行时”。网络投票选举班干部、网上辩论赛、网络征文、网络摄影比赛投票等等校园文化活动都“搬迁”到了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融入校园生活,从而树立爱校荣校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3.加强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
网络虽然自由,但自由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容易使其失去控制的尺度。网络社会监控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是网络管理的有效途径,这个途径从技术上和制度上实现了信息的把关,净化网络环境。规章制度的管理虽然优于形式但毕竟失于人情。在网络平台上,思政工作者更要注重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的培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可以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树立信息环保意识入手,使大学生在虚拟和现实社会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消除过度上网打游戏、过度消费、网络欺诈、网络恋情甚至越轨行为的产生等情况,使他们自觉抵制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也为思政教育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构建网络思政平台,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头脑”具有明显的优势。思政教育者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用它来更好的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杜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