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青
[摘 要]探寻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更离不开他的批判主义精神及其革命斗争实践经历。在理论思想形成上,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其次是他对西方人本主义、西方自由思想以及西方古典经济学的辩证吸收。对于马克思思想起源的研究历来颇受关注,为此,笔者通过研读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马克思的思想起源。
[关键词]马克思;思想;起源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08 — 03
一、马克思思想起源的现实条件
一个人思想的形成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是直接相关的。正如革命导师列宁所说的:“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1〕因此,要研究马克思的思想起源,就必须首先认识他所处的社会历史时代。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更是无产阶级追求新的思想武器的时代。这毫无疑问为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思想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现实困境的辩证思考,正是这种思考,才使得马克思发现现存的任何一个思想体系和理论都未能真正完成“使命”,才能促使他不断批判,不断创新,并亲自参加各种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1.马克思对现实问题的辩证思考
19世纪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突出;机器生产原本是一种用来减轻工人繁重劳动的工具,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却更多地成了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牢笼。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壮大,使得普通工人不停的被剥削,赫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论金钱的本质》一文充分揭露了无产阶级的困境。
工业革命的发展,不仅没有使工人的处境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促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不幸的是,当时现存的思想无法指导这支强大的“力量”。这无疑使马克思有了去发现符合工人阶级思想的强烈愿望。另外,赫斯揭示的异化现象使马克思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虽然此时的马克思对于哲学的辩证思考还不是很系统,但是对这些思想的认识不可避免地促进了马克思政治立场和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2.马克思的革命和批判精神
马克思是一个具有革命批判精神的无产主义者。首先,他明确提出了要把宗教批判发展为政治批判的任务。在他看来,德国的宗教批判虽然是政治批判的先导,但必须进一步发展到政治批判。其次,他批判了割裂理论与实践的“理论派”和“实践派”。他指出必须把时间批判和理论批判结合起来,把对德国现存制度的批判同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结合起来。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关系的观点:“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說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
马克思是支持革命的,这在他的很多文章中都有所体现。比如 “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革命因素之组成为阶级,是以旧社会的母体中所能产生的生产力的存在为前提的”〔3〕在他有限的成长岁月中,他曾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法国革命,在他看来,国家的原则和公民的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一种“纯政治的”革命的特征。
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完成他的思想转变,比如,他通过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得出了重要的结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但是,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不能通过法哲学的的批判解决,而必须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深入到市民社会的批判,从哲学深入到经济学。〔5〕
3.马克思亲历革命实践
在亲自参加工人阶级斗争的的情况下,马克思把观念上的共产主义发展为建立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这一过程中,他本人也发展成为革命无产阶级的代表。他曾做过如下概括:“在革命活动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3〕马克思是支持革命的,并尽可能参加革命实践活动,他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写到:“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口号应该是:‘不断革命!”〔4〕
马克思从1848年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的关系上,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跟踪观察了革命的整个过程,用革命实践严格的检查了《共产党宣言》并以极大的热情直接投身并积极指导了这场革命运动。一方面,为这场革命制定斗争的纲领和策略,另一方面在革命实践中和革命以后相继写下了诸如《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一系列重要论著。
马克思参加的革命实践活动虽然是有限的,但是这些革命实践活动带给他的是无限的经验总结。他们就像一剂强效的催化剂,使马克思的思想不断走向成熟。
二、马克思思想起源的理论追源
现有的思想体系和理论是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的思想是站在其时代的大舞台上,是结合以下思想体系和理论产生的。
1.西方哲学主义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想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有着重大影响,不仅是因为黑格尔的系统代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 而且更重要的是,黑格尔是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哲学体系,其中包含着对以往所有哲学的批判性的继承;费尔巴哈哲学虽然不如黑格尔那样全面、系统,但也代表了西方唯物主义传统的最高阶段。正因为如此, 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批判性的继承,使他得以有选择地继承西方哲学的精华, 而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西方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
马克思曾在养病期间,“彻头彻尾了地了解了黑格尔及其大部分门徒”,找到了曾困扰他很久的难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鸿沟的答案。“我抛弃了唯心主义,而开始追寻它自身之中的思想。如果说以前神是在俯瞰世界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则变成了其中的核心。”〔5〕这种不情愿的转变因为在大学与一群青年黑格尔派朋友们所进行的讨论而加强了。马克思曾公开宣称:“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学生。”〔6〕他不仅只是从哲学和政治的角度来评价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异化观,而且也从历史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角度,从共产主义的角度来评价他们,批判的继承他们的思想体系。
2.西方人本主义
马克思在批判“自我主体主义”的认识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论。他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德国能否进行一场与其原则相一致的实践,也就是说,它能否进行一场革命,不但把德国提高到现代民族的行政水平,而且提高到这些民族即将达到的人性水平呢?”〔7〕而他的回答明显变现出他激进的人道主义倾向:“德国理论的彻底性及其实践能力的明证就是:德国理论是从坚决彻底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藐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8〕
马克思对真正的民主的概括也體现了他的“人本主义”。他对民主做了如下概括:“在一切不是民主制的国家中,国家、法律、宪制是统治因素,但并没有真正在统治,就是说,并没有从物质上贯穿在其他非政治的领域中。在民主制中,国家、法律、宪制本身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特定内容,因为他们就是一种政治制度。”〔9〕
3.西方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政治观念:自然权利和平等。自由主义的社会观念:自由事业与财富创造。自由主义的哲学观念:国家与社会和解。它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代已经开始形成,经过科学和哲学进步的补充添加,并在砥砺发现的刺激下经过欧洲势力(军事、经济、文化)的扩张最后覆盖全球。经过欧洲各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一系列革命和变革,自由主义在19世纪中期获得了最伟大的现实胜利。
自由是人类理性在外部世界中的完全实现,是对人类潜能的理解以及对自然需要的限制,也是对人类事务的和谐安排。马克思可以说毕生都在追求全人类的“自由”。他在盼望这样一个社会,那里有自由的思想、行动,以及理性、多产、幸福和“社会”的个体。他在追求人类解放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的解放——道德自由和自足。他在《莱茵报》期间说:“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人类本质”如果说这句话表明他所受的西方自由思想传统的影响,那么,马克思以后发展的自由解放理论是对这一传统的根本变革。西方的自由思想传统开始于伦理和宗教的自由选择学说,落实在现代政治的自由权诉求。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把西方自由思想的进程推进到全人类解放和全社会自由的高度。他指出“个人”、“自由”、“人权”是历史的范畴,它们的意义只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得以实现。马克思的这些自由思想都是源自于西方的自由主义。
4.西方古典经济学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理论的主要对象,他不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相反,他系统地批判了他们的混乱思想、致命缺点和严重错误。赫斯为《德法年鉴》所写的《论金钱的本质》一文对马克思解决如何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人的本质的异化问题有一定影响,他接受了赫斯的异化概念,随之也得出了新的历史发展观。马克思思想上的这一决定性转折,是以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的。
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一开始也是对其他思想的批判。1852年3月5号,在给魏德迈的信中他曾写道:“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做过经济上的分析。〔10〕 1873年1月,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他曾写道:“1871年基辅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尼·季别尔先生在他的《李嘉图的价值和资本的理论》一书中已经证明,我的价值、货币和资本的理论就其要点来说是斯密—李嘉图的必然发展。” 〔11〕
三、马克思思想起源的各种界说
1.马克思思想起源的传统界说
传统的马克思思想起源界说的主要理论来源是以下三点: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列宁对马克思思想起源的看法也是赞同这种传统界说的,正如他在《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和《卡尔·马克思》这两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12〕列宁的这一说法在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中曾占据着主导地位。
奥古斯特·科尔纽从某种角度讲也是这种传统界说的支持者,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来源:黑格尔主义、法国的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英国的政治经济学。他支持传统的三大起源观点,但更强调了黑格尔对马克思思想起源的影响。他说:“黑格尔哲学就使他由绝对唯心主义转而逐步采取较为现实的思维方法。”〔13〕
2.马克思思想起源的西方界说
马克思最初是一位左派黑格尔主义哲学的追随者,然后成了一位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带着“共产主义”和“革命”的双重特征。这是多数西方学者对他的评价,对于马克思思想的起源各家也都有各自的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种:
一种是伯尔基(R.N.Berki)关于马克思思想起源说。伯尔基将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种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欧洲思想中三条进路的综合即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激进社会主义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综合。他曾在《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书中写道:“大体上,马克思的社会科学、社会主义和人本主义确乎分别来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共产主义和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学著作,以及德国的黑格尔及其左派学生的著作;显而易见,马克思主义说的正是这三种伟大现代传统的‘语言。”〔14〕
但是仅从这几个层面上来讲马克思的思想起源是远远不够的。第一,除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他还有意识的汲取了很多其他资源:从他所身处的生活本身,从英国的资本主义现实,从一切类型的文学、哲学、宗教和科学文本等等。第二,应当注意到这样的事实:这些不同的“源泉”或多或少是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且不断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滋养。他认为马克思思想的起源是复杂化、多样化和综合性的。他曾写道:“马克思关于政治、革命、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在19世纪中这样一个兴奋的期待和痛苦的失望交织的环境中成熟。”〔14〕他认为马克思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他的政治敏锐和其分析力。他写到:“除了《宣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和最光辉的篇章《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以及可讨论的《论犹太人问题》,都证明了马克思的政治敏锐,他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他将抽象理论和实践战略与战术联结起来的技巧。”〔14〕简而言之马克思思想的诞生是建基于西方文化历史中的各种要素、传统及其进路的综合体。
另一种是科拉科夫斯基关于马克思思想起源说。科拉科夫斯基对于马克思思想起源的界说与传统的界说不同,他认为马克思思想及其发展是其思想中包含的三重文化动机决定的,即浪漫主义动机、普罗米修斯的救世主义动机及启蒙理性主义的决定论动机。笔者将科拉科夫斯基的观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他认为:“马克思是浪漫主义运动的继承人。”〔15〕马克思不仅在批判资本主义所使用的方法上继承了浪漫主义,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中同样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观点。
第二,他认为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主义是一种特殊的普罗米修斯主义,是一种整体的或“类”的救世主义。他相信个体与“类”的最终和谐,“马克思确信无产阶级这个集体普罗米修斯在全球革命中会彻底消除个人利益和人类利益的长久矛盾。”〔15〕
第三,他指出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客观的科学思想应该像自然科学家那样研究规律而不带有先入为主的教条、情感和价值判断。
科拉科夫斯基对于马克思思想起源的界说与传统界说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很多差异。他认为,马克思思想传承和凝结了整个欧洲思想史。初看来,好像马克思主义情况不同,因为它是借创始人的姓名取名的;说‘马克思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跟‘笛卡尔以前的笛卡尔主义或‘基督教以前的基督教一样,仿佛是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15〕
〔参 考 文 献〕
〔1〕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1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7.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0~461.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2.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9.
〔12〕列宁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9~310.
〔13〕 〔法〕奥古斯特·科尔纽.马克思的思想起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
〔14〕 〔英〕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起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10,177.
〔15〕 〔波〕科拉科夫斯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一)〔M〕.马元德,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19,463,467.〔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