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3-04-29 22:47薛佳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5期
关键词:语用失误语用能力二语习得

薛佳

【摘 要】如今,跨文化交际在世界上越来越普遍,但有时候跨文化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却可能是致命的。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得最广泛的语言,也是中国学生的外语。虽然英语学习者有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始终经常无意识地做出各种语用失误,因此让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具备更高的跨文化语用能力就成了非常紧迫的问题。这篇论文将从对跨文化语用和二语习得的研究出发,对跨文化语用失误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二语习得;托马斯;语用失误;语用能力

1983年英国语用学家托马斯发表了《跨文化语用失误》这一论文,首次提出语用失误这一术语,并定义为“不能理解话语的意义”(托马斯,1983,摘自何兆熊2003,p.677)。在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这篇论文旨在根据托马斯提出的语用失误“二分法”的框架结构和有关语用迁移的研究,来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问题。

一、理论背景

如今,跨文化交际在世界上更加频繁和重要。为了成功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般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1.跨文化语用失误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新领域,跨文化语用则是语用学的一个新出现的分支。到现在为止,已有许多国内和国外的语言学家和学者在研究跨文化语用失误。其中,在国外珍妮·托马斯做得最好,而国内则是何自然。

语用失误这一术语首先由珍妮·托马斯提出,并定义为“不能理解话语的意义”(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也就是说听者所感知到的话语用意与说话者试图表达的用意有出入。

在中国,何自然是在这一领域最有建树的。他有自己不同的定义。他定义为“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何自然,1988)。

根据英国语言学家珍妮·托马斯(Thomas,1983)的理解,语用失误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二是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

语用语言失误是因为语用者缺乏正确理解或恰当使会话双方当时共用的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来表达用意的能力而产生的失误。它可能产生于:语用语言迁移,语用模糊和教学性错误。语用语言失误主要是指母语迁移所造成的使用不当的问题,而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以及思维方式方面。再如汉语当中一般用别人的姓氏加上职位来称呼别人,因此我们经常在大学中听到“老师早”来表示对老师的敬意。然而不少学生在与英语外教打招呼时直接说“Good morning,teacher”,这就让英语外教不好接受。因为在英语中teacher一词只是一种职业而非职称,学生应该称Robert老师为Mr.Robert,若有教授职称则称为Professor Robert,而非Teacher Robert。

社会语用失误是“指因为交际双方遵循的语用规约不同所导致的失误”(许力生2006:226)。如在回应称赞时,中国人和英国人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当一个英语外教称赞一个中国学生“Your English is really fluent.”时,典型的中国式回答就会是“No,no,my English is still very poor.”或“No,not at all”.在对话中,外教称赞了中国学生的英语。依据中国文化模式,学生回答得很谦虚。这是完全适合中国文化的,但却不适用于英语文化。它将使外教认为他的观点被拒绝,他会感到不快。在中国,当一个人被称赞时,为了表现谦虚,常说“哪里,哪里”。但在英语文化中,当受到称赞时,“Thank you”是最恰当的反应。

1983年,利奇在讨论礼貌原则时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作为人类交际的总的功能规则,这些原则多少是具备普遍性的,但其相对重要性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和语言环境中是个不相同的。”他还举出了相关的例证:日本社会比西方国家更强调“谦虚准则”,英语国家则更强调“一致准则”。

当学者们研究语用失误时,其中大多数是更加注重社交语用失误,因为这是主要的语用失误。它通常是由不适当地使用礼貌程度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造成的。

2.语用迁移

当我们在谈到跨文化语用失误时就不得不提到“语用迁移”。Kasper是在“语用迁移”领域最有建树的二语习得学家,她在2001年提出跨文化语用的研究不断表明成年学习者二语语用知识通常依靠于通用语用知识以及母语语用知识。她根据托马斯提出的语用失误“二分法”的框架结构将语用迁移分为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

同时根据迁移的效果不同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为有利于二语习得的迁移,而负迁移则是我们犯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

二、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一种语言对另一语言的影响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过度使用(或滥用)一种形式或功能;和避免使用某些形式和/或功能。另外,第二或第三语言也可以对母语产生影响。过度使用或避免的情况可以是积极或消极的。

正如托马斯(1983:111)所说的那样“语用失误……常常因为老师的不仔细而传递给学生,或者更糟的是,它是由于粗鲁地批评学生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教师也需要提高自我跨文化语用能力和教师素质。

1.负语用语言转移

有一些负语用迁移的例子就被二语习得学家们举出来。例如,Richards和Sukwiwat(1983:116)提到一个典型的日本英语学习者用英语向英语使用者表示感谢时的情景:

英:Look what Ive got for you! (也许是个礼物)

日:Oh! Im sorry. (谢谢在日语当中听起来不够有诚意)

英:Why sorry?

同样,而在回应恭维时,中国人和说英语者是绝对不同的。如果外国老师称赞一个中国学生“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典型的中国的学生反应将是“No,no,my English is poor”或“No,not at all”。

2.语用语言回避

一语的影响也可能会导致二语的一些形式和功能的使用回避现象。卡斯帕研究了德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之间的一些言语互动的表现。她的德语受试者中,没有一例使用日常用语“I mean”,即使德语中有形式和功能都相对应而且也经常使用的“Ich mein(e)”。她的某些受试者后来意识到德语中这一用语被当作文化特性来对待了。此外,他们的英语教师也告诉他们不要使用它。这种情况下的语用语言回避产生于两个原因:语言距离的错误认识,和教师引起的错误。

中国学习者也有类似的语用语言回避现象。许多英语学习者从来没有使用过标记语“so”,“you know”和“I mean”,即使英语母语者会经常使用它们。然而,学习者却不存在理解困难,也能够把它们转换为母语。但是,尽管他们的英语能力能够在英语中使用这些标记语,但还是不能确定这种回避现象是否是受母语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学生在使用标记语“And”和“But”时有没有任何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应该考虑在语言教学的描述,解释,和讨论的过程中更多地引导正语用迁移。教师还需要提高自我的跨文化语用能力和教学素质,因为语用失误往往由于老师的不仔细而传递给学生,或者更糟的是,它是由于粗鲁地批评学生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

3.过度使用

另外母语的迁移也会导致某些表达方式的过度使用。比如Richards和Sukwiwat认为“这会导致道歉的频繁使用”(1983:119)。尽管这只是假说,但确有报告证实在美日本人在用英语表达歉意时要比本土美国人正式的多(Beebe et al.,1990)。

在中国,也有过度使用“could you”这一表示请求的形式的情况。尽管英语母语者会使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请求,英语学习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用这种形式,母语的影响和二语熟练程度都可能造成这种现象。

三、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仅仅意识到跨文化语用差异的存在是不够的,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约定俗成的用法。

卡斯帕(2001:515)主张通过描述,解释和讨论等方式明确的教授语用特征来锐化学习者对正确的语用语言行为和社交语用行为的意识。她具体说到语用意识和语法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的,而且“语法能力的高层次不保证相应的语用能力的高层次”(Bardovi Harlig,1999,引卡斯帕2001:506)。

卡斯帕(2001:511)指出,跨文化语用的研究不断表明成年学习者二语语用知识通常依靠于通用语用知识以及母语语用知识。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应该考虑在语言教学的描述,解释,和讨论的过程中更多地引导正语用迁移并同时避免负语用迁移。

最后,卡斯帕对老师自身应该具备什么的观察(200:522)值得我们注意。教师必须有足够的二语社交语用练习,这样他们的元语用意识可以使他们更好的帮助学生练习使用二语语用。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要求,因为我们的语用知识大部分都是隐性的,而且需要通过仔细观察和自觉实践以区分明示和暗示的含义。教师还需要提高自我的跨文化语用能力和教学素质,因为语用失误往往是由于老师的不仔细而传递给学生,或者更糟的是,它是由于粗鲁地批评学生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

四、结论

语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决定了在我们提高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之路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研究了托马斯的语用失误“二分法”框架和卡斯帕的语用转移的研究后,笔者认为有一些方法,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帮助外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者正确的语用语言行为和社交语用行为的意识上。

跨文化语用使用和发展的研究不断表明成年学习者二语语用知识通常依靠于通用语用知识以及母语语用知识。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应多考虑刺激正语用迁移,同时避免在外语教学中的负语用迁移。

教师还需要提高自我的跨文化语用能力和教学素质,因为语用失误往往由于老师的不仔细而传递给学生,或者更糟的是,它是由于粗鲁地批评学生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

当然本文不能从各个方面详尽各种例证来分析跨文化语用失误,而且在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这一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A].Edited by He Zhaoxiong.Selected Reading For Pragmatics[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许力生.跨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Leech,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Longman,1983.

[5]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6]Samovar,Larry A.,Porter,Richard E. and Stefani,Lisa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8]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2.

[9]Liu Shaozhong,Liao Fengrong.Studies of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J].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2002,(4).

[10]Richards,J.C. &Sukwiwat,M. Language Transfer and Conversational Competenc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

[11]Beebe,L. M.;Takahashi,T. & Uliss-Weltz,J. Pragmatic Transfer in ESL Refusals,in R. C. Scarcella;E. S. Andersen& S. D. Krashen (eds)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12]Kasper,G. Four perspectives on L2 pragmatic development. Applied Linguistics,2001,22(4).

猜你喜欢
语用失误语用能力二语习得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称呼语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