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音乐欣赏课思维之弦

2013-04-29 22:47孙玉芳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5期
关键词:欣赏课音乐作品情感

孙玉芳

教育家赞可夫提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思维的状态下,才能是成功的学习。

音乐欣赏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以一单元三课时计算,欣赏部分要达到二课时。这些欣赏曲目囊括了中外名曲、民歌、舞曲等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就是要把古今中外的音乐精髓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聆听、参与、感悟、理解和表达。使学生获得听觉的美感和个人情感与心灵的体验,在学生想象的平台上,拨动思维之弦,达到鉴赏的目的,提高审美的能力。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思维的第一弦——聆听

聆听是我们了解音乐的唯一途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聆听放在首位,静静地、甚至是闭着眼睛听音乐。教师在不影响学生听的前提下,做适当的提示。这个提示可以是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个问题,起到一个训练听觉思维的作用。

如: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教师用缓慢、轻柔的的声音:这是一首很长的管弦乐曲,先让我们走近源头,听听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在静静的氛围中体会小溪、河流的慢慢流淌。教师节奏自由化的语气、简明的导语为学生创设聆听的情景。此时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在以往的听课中,总会有“好心”的教师怕学生听不懂而用很多的语言去解释音乐,更有甚者,一边放音乐一边解释。这种做法看似是在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实则是违背了音乐聆听的本质,会干扰学生的聆听。

要问欣赏课给学生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有学生说,它可以让人放松情绪,也有同学说它可以让我心潮澎湃,还有同学说,它可以净化我的心灵。

二、思维的第二弦——参与

音乐欣赏就是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体验,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它需要学生在情感上、音乐要素、相关文化的体验,有更多的感受才能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演唱主题,分辨音乐结构、画旋律走向、随音乐律动等都是很好的参与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从有兴趣——愿意参加——积极参加——获得成功的感觉和喜悦。不能因为学生的热闹而忽视了内在的思维。

如欣赏《梨园金曲》,讲到京剧的表演功夫四功五法,舞台上的表演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在对比、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模仿表演。学唱旦角(阿庆嫂、穆桂英)、净角唱腔,总结出要运用好真、假嗓的唱法。念(李铁梅念白),总结出要有声有调,还要加上手、眼的动作。步(圆场步)总结出不同人物、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走步等等。在参与体验中感受了京剧的魅力。有同学感慨:京剧不愧是我国的国粹!

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体验,教师制定了激励机制得分册,请音乐协管员负责记载;学生回答问题准确,参与互动,都可以加1分,到学期结束,达到10分,可免考,成绩为优。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体验,所以会有积极的思维,学生才会有感而发。

三、思维的第三弦——感悟

在音乐欣赏中,聆听音乐只是初步的体验,是直觉的感受。我们知道:音乐的每一种基本要素都可以表现一定的情感。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色的浓淡、调式的明暗等无不具有特定的情感意义。要想进一步深入音乐就必须有音乐思维的参与,学生从音乐的要素,通过对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的情感体验,才能有音乐内涵的感悟。如在《采茶舞曲》和《龙船调》两首不同地域民歌的赏析中,教师将两曲的曲目、地域、节奏、旋律、情感等内容制成图表,教会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感悟学习。见下表:

又如欣赏二胡名曲《赛马》教师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场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原来音乐的节奏有特点,运用很多模仿马蹄奔跑的四分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渐强和渐弱力度的交替使用,为我们呈现出赛马者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和群众欢呼雀跃的热烈场面。

当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但有音乐知识的传授,还有通过音乐感悟人生的途径,通过品析音乐作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如从蒙古族民歌中感悟到豪放、宽广的性格;从《踏雪寻梅》中品味梅花不惧严寒傲然开放的优秀品质。

四、思维的第四弦——理解

音乐欣赏作品中涵盖着非常大的内容,它既包涵着意境和社会大环境的融合过程,也体现出音乐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断提高升华的过程。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通过对音乐相关文化的理解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教师不但重视对作品的学习解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脑海中充分展示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人物及可歌可泣的故事,两者结合必将把学生带入美好音乐的理解境界。

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除情感体验和音乐要素,还应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思维,达到欣赏的高点,结合自己的想法理解升华。所以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电子琴、管弦乐合奏、民乐合奏等,不同的音色及演奏风格,让学生在不同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对作品的理解欣赏。

音乐欣赏课的思维,不仅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升华的过程。不仅仅停留在刺激听觉系统的层面,更是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音响认知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

五、思维的第五弦——表达

学生的表达欲望,是在理解、感悟音乐作品基础上的。教师激情的引导是少不了的。教学中,或许你的一句话就发现了一个“音乐天才”,或许将让学生学会终生学习的方法,作为音乐教师,决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动作、眼神、语言,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如在欣赏《沃尔塔瓦河》(峡谷激流与冲出险境)音乐片段中,问:沃尔塔瓦河遭遇峡谷又冲出险境,这是作曲家在暗喻什么?作者当时所面对的“峡谷激流”又指的是什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阻碍、经历过逆境吗?教师提的问题从音乐作品的精神实质,引申到学生切身的话题,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表达起来也是辞喻横生。

总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时时要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从感知音响、体验情感、理解感悟、到增强表现创造音乐。做到每个环节都有学生思维的参与,才能提升学生的艺术成长。从民族的、传统的、世界的、现代的的音乐作品中汲取营养。

猜你喜欢
欣赏课音乐作品情感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