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霞
摘 要: 如何智慧地处理和糅合各类信息,成就课堂的精彩?文章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一要捕捉有益信息,促进教学生成;二要综合即时信息,调控教学活动;三要利用错误信息,完善认知结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信息 信息糅合
高效灵动的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达到的境界,灵动的课堂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灵动的课堂必然富有“动态生成性”。在这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不断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果断整合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并把它转化成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科知识的有效因子,从而使数学课堂异彩纷呈,呈现生命灵动。如何智慧地处理和糅合各类信息,成就课堂的精彩呢?
一、捕捉有益信息,促进教学生成
1.倾听——理解信息。公开课之前,常听有经验的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开课老师:课堂上一定要认真听,听懂孩子们的每一句话。确实,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有些方案老师可能未曾预料到,而他们所表达的语言可能不规范,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认真倾听,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思考、理解每一个学习信息。如一年级下学期“小统计”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记录的办法进行统计。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创设动画情境,请学生数一数到达山顶的三种小动物猫、狗、兔的只数。由于没有学过随机统计的方法,因此当老师问统计结果时,有的同学只能说出其中一种小动物的只数,更多的同学不知道三种小动物的只数,正当老师询问原因时,一个同学不服气地说:“老师,我又没有三只手!”多好的回答呀。言下之意是:老师你要我们数的东西太多了,我两只手都用上,最多也只能数出两种小动物。其实孩子们已经用自己的话表达出了老师想要的答案。“我又没有三只手!”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翻译”呀。
2.分析——整合信息。课堂上存在大量学习信息,这些信息存在着有用与无用、重要与次要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鉴别能力,根据知识结构的需要进行分析综合,从而选择、重组已有信息。例如在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差与被减数的变化规律时,老师按一定的顺序出示一组十几减9的算式,请学生先观察这些算式的差与被减数,再在小组里交流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有的发现被减数每次多1,差也每次多1;有的发现被减数都是两位数而差是一位数;有的发现差比被减数十几的几多1。这时教师就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关的信息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指引思维的方向。
3.运用——创造新信息。善于运用经整合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产生最大效益,并在运用时不断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画圆这一内容时,先请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在纸上画一个圆。有的学生徒手画,有的沿着圆形物体描一圈,有的用圆规画。面对众多信息,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一致认为用圆规画的方法既正确又方便,最后让学生边看书边自学,使学习活动不断深入。
二、综合即时信息,调控教学活动
1.适时调整教学进度。衡量一堂数学课是否精彩并不在于教案上的内容完成与否,而在于学生有没有得到发展,在于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训练。听过“笔算万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课,教完例题后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要从低位加起,能不能从高位加起?这个问题解决与否会影响以后学生的计算。于是,老师果断地放弃了原来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终达成共识:能从高位加起,但复杂繁琐,所以要从低位加起。这位老师虽然没有完成预先的教学内容,但及时抓住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进度,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重在知识的建构过程。这正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学境界。
2.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材是提供给教师的一种教学依据,时代在发展、变化,教材不可避免地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100以内的数,教材第一课时安排认识100以内的整十数,第二课时安排整十数的加减。教学时,发现100以内的整十数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一半以上的学生已经能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重组例题,可以把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合并为一课时教学。
三、利用错误信息,完善认知结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学生出现错误信息,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存在障碍。有效利用错误信息将错就错,教师才有机会纠错,才有机会巧妙点拨,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所在,从而牢固建构知识体系。
最近听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教师先出示34-8,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个位上4-8不够减,提出探究的方向,个位上4-8不够减那怎么办呢?你打算怎么从34根小棒里拿掉8根呢?有位小朋友提出:8-4=4。老师立即打断学生的回答说:34-8,4-8不够减,怎么能倒过来从8里面减去4呢?那天我正好坐在先算8-4的同学的旁边,从操作的过程看他的思维,其实他是先拿掉4根,然后因为要拿掉8根跟已经拿掉的4根还相差4根,所以再拿掉4根。也就是先算34-4=30,再算30-4=26。他的8-4算的是第二次还需要拿掉几根。老师没有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就这样错失了一次利用错误信息的机会,也就错失了一次成就精彩的机会。其实,老师完全可以问:8-4=4,接下来你打算怎么算呢?你能带着小棒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老师要真诚地走近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才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如果是倒过来减,那他就会发现自己混淆了被减数和减数的概念,这样利用错误信息比直接矫正效果更佳。
课堂中要善于捕捉,巧妙利用学生的学习信息随学而导,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智慧地处理各种信息,从而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成就课堂的精彩。